日前,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公示,來自蘇州的殷志蘭名列全國孝老愛親模范候選人。
在蘇州市張家港市南豐鎮新德村,向人打聽殷志蘭家的地址,村民熱情指路,不忘帶上一句“她是個很好的人”。
“很好的人”殷志蘭,只因一句承諾,半個多世紀以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悉心照料父母、養父母、伯父母以及公婆等8位老人。正是她的用心用情,8位老人平均壽命達到了92歲。這半個多世紀,殷志蘭言行質樸,卻影響了身邊一代又一代人,感染了身邊一群又一群人。正是在她的影響下,參與到孝老愛親志愿行動的人,從一個村擴大到另一個村,將孝老愛親大愛撒播到了蘇城大地。
一個人和一家人
“結婚不離娘家”,殷志蘭與丈夫結婚時達成的這個“協議”,如今眾所周知。這個“協議”,換個角度看,就是一個承諾,一個殷志蘭信守了半個多世紀的承諾。
殷志蘭生于張家港一戶普通農家,年幼時因姨媽家膝下無子,她被過繼給姨媽當女兒。從此她有了兩對爸媽,一對給了她生命,一對撫育她成長。
長到十多歲時,殷志蘭已是家中的小小“頂梁柱”。“那時候養母腿上生了瘡,流膿血,不能正常走路,每天都要換紗布,褲子也要洗。”年少便挑重擔,養父看著不忍,但殷志蘭卻說養父養母也是爸媽,自己長大了應當照顧好他們,照顧好這個家。
圍繞這個家,有養父養母,還有離家不遠的親生父母,加上隔壁家的大伯大娘膝下無子,同樣將殷志蘭當女兒看待,因而殷志蘭家中的長輩,已有6位。到她結婚后,有了公公婆婆,又增加到了8位。
8位老人,年歲大了總需有人照料,殷志蘭便自然而然地開始了“連軸轉”的日子。照顧8位老人,并不僅僅是照顧吃喝和做好衛生。在殷志蘭的照料下,8位老人個個高壽,平均年齡達92歲。如今96歲的養母,仍和殷志蘭生活在一個屋檐下。
殷志蘭(右)在家照料養母
一個人和一代人
“真是一代人做給一代人看。”半個多世紀對長輩的照料,換來的是后輩對自己的敬重,這是殷志蘭的切身體會。
殷志蘭有一兒一女,女兒常年在外地,離殷志蘭家近的是兒子和兒媳。在村民們眼中,殷志蘭的兒媳和殷志蘭如同親母女。
有一年,兒媳突然患上腦梗,癥狀嚴重的時候不能下床,連筷子都拿不穩。那段時間,殷志蘭天天為她熬中藥,一連熬了46天,直到兒媳漸漸好起來。“醫生說如果不是婆婆這么用心照料,絕不會恢復得這么好。”那段時間的照料,讓兒媳茅紅琴更加感受到婆婆殷志蘭如同自己親媽。每次和鄰居談及自己的這位婆婆,茅紅琴掛在嘴邊的總是“媽媽”二字。
“女兒遠在外地,兒子兒媳對我很好,從沒和我紅過臉,總說‘媽媽辛苦的’。”讓殷志蘭感到暖心的是,兒子兒媳雖不和自己同住,但每兩天就要打電話問候。
如今,村里的孩子們也都知道,身邊有位和藹可親的殷奶奶,殷奶奶所做的事看起來簡單,其實不容易。
一個人和一群人
忙了幾十年,殷志蘭的擔子輕了,可她沒有閑著。2016年,她找到村委會,提出成立一支志愿服務隊的想法。這一年,她67歲。
范美蘭是較早加入“殷志蘭志愿服務隊”的,她還記得她們開展的一次活動。“那時人少,跟著殷志蘭去村里老人家里,找有點困難的,有點孤單的,老人還不知道是要干嘛。我們就問要不要服務?老人說哪有那么好?我們五六家服務下來,老人都挺開心,現在慢慢地有了機制,老人也都惦記著我們了。”轉眼,范美蘭已參加志愿服務七八年了。
如今,“殷志蘭志愿服務隊”一般每周五下午定期上門服務,主要服務對象為孤寡、獨居和殘障老人,他們為老年人提供推拿、護理、理發以及按摩等服務。
如今,村里的老年人多,有的因子女不在身邊難免生活有困難,有的常年獨居難免孤獨,“殷志蘭志愿服務隊”的出現,為老年人解決了生活上以及心理上的困境。“有一位老人,腳不能走,看到我們出現,經常感動到流淚,雖然志愿者大部分也不年輕了,但大家不怕臟不怕累,都是心甘情愿去幫忙的。我現在76歲,有人問我到底要做到什么時候?我想直到做不動走不動為止吧。”殷志蘭笑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