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6uykc"><menu id="6uykc"></menu></fieldset>
  • <abbr id="6uykc"></abbr>
    <strike id="6uykc"><input id="6uykc"></input></strike>
  •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南京 > 正文
    南京:粽香童趣滿 文化韻味長
    2025-06-03 15:58:00  來源:南京文明網  

    端午假期,眾多年輕人以“City Walk”方式漫步南京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感受建筑中歷史與時尚的交融。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徐琦 攝

    端午假期,鼓樓區慈善總會攜手寧海路街道舉辦“濃情端午親子游船會”,25組親子家庭參與。活動中,家長與孩子乘坐秦淮河游船,體驗非遺竹編龍舟、香囊制作,讓孩子在趣味互動中感受端午傳統文化魅力。 通訊員 唐棣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徐琦 攝

    “感覺南京的博物館能裝‘萬物’,任何節假日去逛就對了……”淅淅瀝瀝的夏雨未能阻擋游客端午假期在南京“逛館”的熱情,來自江西的游客王楓在社交媒體上道出了許多游客的心聲。

    端午節與“六一”國際兒童節,一個是承載千年文化底蘊的傳統節日,一個是充滿童趣與歡樂的現代節日。當這兩個節日在博物館相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今年,南京多家博物館創新推出“雙節同慶”系列活動,不僅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更成為拉動新消費的重要引擎。從沉浸式文化體驗,到親子互動研學,再到文創消費熱潮,南京的博物館輕松拿捏“流量密碼”。

    博物館里的傳統節日,有N種打開方式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在南京,當秦淮河上的龍舟鼓點與博物館里的文化回響交織,槳聲里的非遺基因,早已融入城市血脈。

    “在南京的博物館過端午,更有‘節味兒’。”來自山東的游客韓志雄笑道。

    在南京博物院,用青青粽葉包裹糯米,粽葉在指尖翻轉,恰似古代孩童端午裹粽的童趣在時光里綿延;在江寧織造博物館,縫制“《紅樓夢》款”香囊,如同大觀園兒女們斗草簪花的文脈延續;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館,采用南京面塑技藝制作端午龍舟、學習五彩吉繒……在南京的各個博物館內,不僅是復現歷久彌新的非遺技藝,更是在展示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的保鮮秘籍。

    端午節承載著深厚的愛國情懷。在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孩子們通過摩爾斯電碼的學習和解密,深入了解摩爾斯電碼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

    來自安徽的游客章啟感慨:“南京的博物館就像這座城市的寶藏,讓游客一有空就想去‘挖寶’。”

    親子“遛娃”,樂享文化寶藏

    隨著“博物館熱”持續升溫,越來越多少年兒童走進博物館。今年,端午假期與“六一”國際兒童節“撞個滿懷”,南京的博物館不但有豐富的展覽內容,還推出了形式多樣的體驗活動,讓孩子們在博物館這所“大學校”里痛快地玩耍。

    “媽媽你看,這里有兩只小貓在澆花。”6月1日,8歲的張欣桐和家人一起逛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她驚喜地發現,這里有很多創意涂鴉。她還參加了“琉璃寶塔小小設計師”研學課程,親手制作迷你琉璃寶塔,收獲滿滿。

    “春燕接著揭開看時,里面是一碗蝦丸雞皮湯,又是一碗酒釀清蒸鴨子,一碟腌的胭脂鵝脯,還有一碟四個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熱騰騰、碧瑩瑩綠畦香稻粳米飯……”江寧織造博物館推出的新展“紅樓夢里的365天營養康健飲食”,吸引了眾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

    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結合端午節和兒童節,推出“‘半夏端陽·稚趣六一’花樣民游會”“濃情端午·金陵非遺研學定制課”等活動,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學習傳統節日的文化精髓。此外,孩子們還可以在“梨園雅韻”書場和小書房的兒童閱讀區,閱讀非遺、民俗書籍,欣賞南京白局公益演出,還能跟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學唱古詩詞。

    花式創意,拿捏“流量密碼”

    坐在600年王府的回廊里,穿過夏夜雨簾,亭臺上演的《金陵尋夢》氤氳著江南煙雨。

    “太有感覺了,伴隨著嘀嗒雨聲,古樂奏響,一場如夢似幻般的沉浸式演出在明代王府上演,恍惚中感覺自己也是戲中人。”來自上海的游客王琦告訴記者,“雨中聽戲別有一番韻味。”

    夜幕降臨,當大報恩塔點亮“粽情童趣”塔燈時,社交媒體上一片贊嘆:“南京的博物館還是太全面了!”端午假期,大報恩塔燈以“粽情童趣”為主題亮色,打造浪漫塔身投影,用糖果、粽子等多重元素融合傳統韻味與童真歡樂。

    此外,還有江寧織造博物館的《大夢·紅樓》沉浸式展演、中華門城堡的《心印·中華門》大型沉浸式光雕藝術演出等,“超長待機”的南京各大文博場館,讓市民游客盡情玩轉假期,體驗“夜金陵”的浪漫。

    來到南京城墻博物館,游客可在AR技術還原的歷史場景中,化身“時空解碼者”,在虛實交融中解鎖城墻的奧秘;走進六朝博物館國風市集,可開啟一場跨越千年的中西文化對話,在竹林、青色等元素形成的意境中,聆聽小青竹展演,在漆珠、香薰、絨花、香牌、拓印等活動中感受千年技藝。

    “來南京的博物館,沒有人能空著手回家。”南博銷量已經超過70萬的“小粉爐”還在不斷“圈粉”,“五毒退散”系列文創產品也非常應景地上架。

    博物館里的文化創意,不僅是琳瑯滿目的商品、豐富多彩的演出、各具特色的市集活動,更是文化傳承的橋梁,讓中華文明代代相傳,在粽香與歡笑中播種文化自信的種子。(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朱彥)

    責編:孫婷婷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