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報業·中國江蘇網(通訊員 吳婷 趙倩倩 記者 繆欽)創新實踐載體,激發文明活力。今年以來,為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南京市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先進引領作用,南京江北新區葛塘街道以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導向,通過整合資源、匯聚人才、豐富活動,打造“文明實踐‘全域全時’”共創項目,構建起全域覆蓋、專業充沛、多維立體的文明實踐體系,以滿足群眾多元化、個性化的精神文明需求。
機制創新,筑牢文明實踐制度根基
供需的精準對接是開展好文明實踐工作的“指南針”。今年初,由葛塘街道黨建工作辦(宣傳統戰)牽頭,結合網格走訪、座談問需,全面梳理建立起“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三張清單,確保文明實踐供需精準匹配。
在此基礎上,制定全街新時代文明實踐常態長效機制,一方面明確活動形式和頻次,與包括江北醫院、江北新區互聯網行業黨委、南京科技職業學院、陵焰文明實踐服務隊等在內的12支志愿力量建立常態合作機制,實行“月度輪值制”,截至目前已開展“巾幗芳華”婦女節健康主題、“青春伴夕陽”“童聲同行綻光彩”等多場主題活動。另一方面強化激勵褒獎,通過對單位、個人定期進行評優,完善禮遇回饋和信用激勵機制,實踐所常態開展志愿茶話會、圓桌會、團體交流會,芳庭實踐站開展“志在芳庭 共話鄰里”游園會等,實現文明實踐的良性循環。
資源聯動,構建全域服務實踐格局
“真沒想到,咱們新區的重點項目建設里處處都藏著為民著想的巧思!”參加完研學活動的張先生說道。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街道堅持資源整合共享理念,今年6月,與江北新區公建中心結成“文明實踐伙伴”,通過將新區重大項目現場轉化為市民身邊的“城建課堂”,開啟了專業力量與基層實踐深度融合的嶄新篇章。
此外,依托“1所+8站+16點”的三級文明實踐服務網絡,轄區各陣地精準對接群眾需求,開展特色服務。實踐所作為江蘇文明實踐云平臺試點陣地,創新打造“周末劇場”文化品牌,以《哪吒之魔童鬧海》動畫電影展映與2025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直播為“引爆點”,將童趣與體育激情融入文明新風培育;各實踐站開設“七彩夏日”暑托班6個,解決轄區300余戶家庭帶娃難題;金陵新城飯店作為街道實踐點,在高考期間設立“愛心助考驛站”,免費為送考家長提供納涼休息、飲水充電等服務;美利廣場實踐點則搶抓“蘇超”熱度,聯動街道打造“葛超”群眾足球賽,以“體育+多元場景”的形式,融入大屏觀賽、美食集市、文明引導等元素,推動文明實踐活起來、動起來。
人才賦能,激發志愿服務專業活力
“人人都是文明實踐行動者”。街道積極吸納青年大學生、婦聯、“兩新”組織等力量加入“有禮葛塘”文明實踐擴列計劃,特別組建“童聲童行”少兒志愿服務隊,通過“小手拉大手”,讓文明實踐從實踐所輻射至轄區每個角落、每個社會細胞,真正實現“文明花開滿葛塘”的美好愿景。
同時為了充分發揮人才資源的“精準滴灌”作用,街道聚焦五大平臺定位,分維度賦能文明實踐工作。聚焦理論宣講平臺,邀請新區黨校講師、百姓名嘴加入“理在身邊”微宣講,拓展“宣講朋友圈”;街道“青春新聲”宣講團以本地革命故事為藍本排演原創微話劇開展巡回演出,有效解鎖理論宣講流量密碼。聚焦教育服務、科技科普平臺,攜手新區少兒書法協會、轄區培訓機構、非遺團隊的專業師資力量,推出“樂動童心”“第二季今彩童年成長營”暑托班等課程;聯合信大附小實施“文明種子”孵化計劃,培養一批長江文化傳播小使者,凸顯區域文明培育成果。聚焦健康體育、文化服務平臺,聯合江北醫院推出“健康講塘”義診品牌,常態化開展便民義診11次;成立“文明之光·夜享生活”文商體旅聯盟,以夜讀、夜游、夜賽等形式,點亮群眾夜生活。
從機制層面的精準對接,到資源網絡的全域覆蓋,從多元人才的廣泛匯聚,到特色活動的持續供給,葛塘街道以實打實的舉措,讓文明實踐融入群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實現了文明新風從“落地生根”到“枝繁葉茂”的生動蛻變,為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葛塘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