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6uykc"><menu id="6uykc"></menu></fieldset>
  • <abbr id="6uykc"></abbr>
    <strike id="6uykc"><input id="6uykc"></input></strike>
  •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蘇州 > 正文
    根植慈善沃土 共筑大愛之城 蘇州市新年慈善晚會7年累計募集款物3.218億元
    2025-03-21 08:57:00  來源:新華日報  

    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休戚與共、血脈相連的重要紐帶。2019年,蘇州首個以慈善為主題的公益晚會——蘇州市新年慈善晚會走進大眾視野,圍繞“文明蘇州 向上向善”的主題,借助故事短片、現場訪談、表彰典型、文藝表演、愛心捐款等形式,全方位展示蘇州慈善事業的發展成果,彰顯“德善之城”的溫暖與美好。

    晚會由蘇州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指導,蘇州市慈善總會主辦、市廣播電視總臺承辦,已連續舉辦七屆,累計募集款物3.218億元,網絡直播觀看人數達2516.5萬人次。

    遵循正確方向

    讓慈善惠及社會大眾

    慈善事業是惠及社會大眾的事業,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在社會發展進程里扮演著關鍵角色。蘇州市新年慈善晚會作為落實慈善理念與舉措的重要平臺,每一屆都緊緊圍繞“扶貧濟困、應急救助、社會公益”三大領域,重點關注生活困難的大病患者、殘疾人、“一老一小”、外來務工者、新就業群體等慈善幫扶對象,為困難群眾提供全方位、多角度關愛服務。

    “萱萱已經出院了,雖然每周仍然要往返醫院復查,但病情正在好轉。”2025年蘇州市新年慈善晚會現場,白血病患兒萱萱的爸爸滿懷感激地分享了這一喜訊。去年年初,11歲的萱萱被確診為急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為了全心照顧萱萱,萱萱父母不得不放棄原有工作,轉行送外賣、打零工。經過一年的漫長治療,家里的積蓄幾乎耗盡,負債也不斷增加。在全家陷入困境之際,蘇州市慈善總會聯合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等機構,給予了萱萱一家慈善救助,幫助他們解了燃眉之急。

    在蘇州,像萱萱一樣的困境兒童約有4200多名,此外還有“失獨家庭”5600多戶,特困癌癥病人1萬多人,低保和低保邊緣困難戶3.1萬人,他們都是蘇州慈善幫扶的重點對象。面向這些困難群體,蘇州市慈善總會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慈善項目,用扶弱濟困的行動,為生命投下一抹抹暖色。

    在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院門診大廳的慈善藥品發放窗口,來自昆山、張家港、無錫等地的一名名低保特困家庭癌癥患者,經過登記、核對、簽字,領到了一盒盒免費的靶向藥,整個過程不超過5分鐘。

    在蘇州高新區新滸學校,來自全國25個省和自治區的1672名學生,在愛心企業、高新區慈善總會和蘇州市慈善總會的關心支持下,接受教育,追逐夢想。

    在全市12家“聆聽咖啡”門店里,累計開展殘疾人咖啡師培訓300人次,140余名殘疾人通過輔助性就業或靈活就業實現增收。

    近年來,蘇州市慈善總會不斷擴大慈善幫扶覆蓋面,確保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群能夠享受到援助。圍繞重病低保家庭開展“情暖蘇城”慈善春節慰問活動;圍繞困境兒童開展慈善醫療保險、社區喘息服務、“康乃馨”結對計劃;圍繞老年人開展公立養老院改造、為老助餐、安寧療護、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圍繞環衛工人開展愛心體檢、重疾保險、勞動者港灣、公益愛心餐;圍繞殘疾人實施“幸福亮居”改造工程、開展“孤獨癥關愛之家”“聆聽咖啡”助殘就業項目……在《慈善法》的指導下,蘇州市慈善總會正積極踐行慈善組織的宗旨使命,讓慈善更深入地觸及困難人群,推動社會和諧進步。

    回應民生關切

    讓善意善舉溫暖更多人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作為集中展示蘇州慈善力量和形象的新年慈善晚會,每一屆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百姓身邊的急難愁盼,推出一系列有溫度、見實效的慈善舉措,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2025年蘇州市新年慈善晚會現場,臺胞陸大民捐資助學的故事感人至深。陸大民祖籍昆山花橋,曾就讀于花橋天福小學。1988年,68歲的陸大民首次從臺灣回花橋探親,自此踏上支持家鄉教育之路,靠省吃儉用和賣房,以母校名義建設了多所希望小學,個人累計捐款近200萬元。他去世后,侄子陸艷青秉承大伯遺志,在昆山市慈善總會認捐100萬元設立“陸氏慈善基金”,定向支持花橋教育。截至2024年年底,該基金共獎勵學生1525人,發放獎勵金393236元。

    教育是民生之基。扶貧先扶智,扶智先扶教。慈善教育幫扶,一直是蘇州市慈善總會的工作重點。從2022年至2024年,蘇州市慈善總會累計開展扶弱濟困、社會公益2大類9小類23項慈善教育項目,涉及慈善助學、慈善文化、心理疏導、環境保護、保險保障等不同領域,三年累計支出慈善資金1772.42萬元,惠及4197人次困難教職工及學生。2021年,蘇州市慈善總會聯合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先后在霍爾果斯、阿圖什、鞏留、林周、周至、信陽、阜陽、宿遷等地實施“書海揚帆”對口援助捐書計劃,四年來已覆蓋163個學校和社區書屋,捐贈圖書總碼洋1175.38 萬元。

    醫療是民生之需。醫療保障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基本的民生工程。蘇州市慈善總會目前共開展了32個多元化醫療救助項目,包括環衛工助醫關愛、困難群體“蘇惠保”醫療紓困、低收入家庭大病醫療再救助、特困人群醫療救助、計生特扶家庭意外健康保障、對口地區資助幫扶、基金助醫關愛、醫療慈善保險、沙鋼和金螳螂企業定向醫療救助等。2024年,累計支出款物2421.39萬元,為患病家庭緩解經濟負擔,守好人民群眾的“保命錢”“救命錢”。

    社保是民生之依。在蘇州,約有700多萬的外來人口,他們分布于各行各業,其中很多都是新就業群體,成為推動蘇州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蘇州市慈善總會積極作為,為快遞員和客貨運行業駕駛員購買意外保險、提供法律援助、實施外來務工子女學校“慈善科普進校園”等一系列暖心舉措,為他們托起“穩穩的幸?!?。

    凝聚各方力量

    推動慈善事業蓬勃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蘇州市新年慈善晚會構建起“政府引導、企業擔綱、全民參與”的立體化合作網絡,匯聚各方力量,推動蘇州慈善事業蓬勃發展。

    2024年,騰訊公司在新年慈善晚會上向蘇州首批捐贈了500臺AED和1000萬元培訓及軟件開發費用,支持蘇州醫療應急重點城市建設,提升蘇州公民急救能力。目前,這500臺AED設備已有序安裝在軌道交通、醫院、學校、旅游景點等公共場所。全市已開展了240場急救演練,培訓了8.3萬名急救志愿者,挽救了33條生命。今年,騰訊和蘇州還將合作開展社會急救和社區互助項目。

    騰訊只是眾多愛心企業中的一員。每年的晚會現場,總會涌現出一批熱心企業主動捐款,展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成為晚會的一大亮點。從國發集團、東吳證券、蘇州銀行等國有企業,到恒力集團、亨通集團、沙鋼集團、波司登集團、吳中集團、中億豐控股集團、中吳綠能科技、夢嘉集團等民營企業,都是推動蘇州慈善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它們不僅連續多年助力新年慈善晚會,還發動員工投身慈善活動,形成了良好的企業慈善文化氛圍。

    據統計,恒力慈善基金會在扶貧、助學、救災等各類慈善公益項目方面累計捐款超20億元;亨通慈善基金會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助殘圓夢、感恩鄉梓等重點公益慈善項目,累計捐贈款物9億元;通鼎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常態化開展鄉村振興、教育扶智、防災救災等慈善公益活動,累計捐贈款物超13.8億元;沙鋼公益基金會累計捐贈款物超10億元;波司登公益基金會累計捐贈款物超13.8億元;金螳螂公益慈善基金會累計捐贈款物3億元。

    晚會還得到了各類社會組織的支持。這些社會組織涵蓋教育、醫療、環保、文化等多個領域,通過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為晚會提供豐富多樣的慈善項目、感人至深的慈善人物故事、精彩紛呈的文藝表演以及貼心周到的志愿者服務等。每年的蘇州市新年慈善晚會依托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媒體渠道進行傳播,觀看人數逐年攀升,2025年已達 516.5萬人次。

    樹立榜樣模范

    激發全民慈善熱忱

    止于至善,是中華民族始終不變的人格追求。這一人格追求,在一批長期堅守在慈善公益一線、以實際行動詮釋善意的慈善先鋒身上得到充分展現,他們也成為了蘇州市新年慈善晚會的焦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八一”勛章獲得者錢七虎多年來心系家鄉昆山慈善事業,設立“瑾暉慈善基金”,捐款總額達2039萬元;江蘇省道德模范周火生先后100次走進大別山,幫助金寨縣16所希望小學改善教學面貌,資助1300多名學生完成學業;中國“阿甘”陸鴻身殘志堅,創立的紙品廠成為遠近聞名的殘疾人扶貧創業基地……多年來,蘇州市新年慈善晚會系統地展現了這些慈善先鋒的感人事跡和精神內核,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全民慈善熱忱。自2005年以來,蘇州已有34個個人、企業榮獲“中華慈善獎”。在第六屆“江蘇慈善獎”中,蘇州獲得25個獎項,獲獎數超過全省五分之一,連續五屆位列全省榜首。

    榜樣的力量直抵心靈。他們的堅定信念和無私奉獻不僅推動了蘇州慈善事業發展,也喚醒了社會各界對公益的重視與參與。在榜樣的引領下,蘇州涌現出更多熱心公益、樂善好施的慈善楷模,用實際行動踐行人間大愛。

    89歲退休軍人馮浩鵬與愛人孫建華捐款16萬元設立“鵬華愛心助學基金”定向幫扶蘇州及云南昭通市的貧困學生;新四軍老戰士何嫻軒在她100歲生日之際,捐出60萬元善款資助貧困學子;95歲抗美援朝老兵任志捐贈26萬元設立助學基金;湯媽媽公益慈善中心負責人湯崇雁,累計募集善款1356.98萬元,個人捐款達138萬元;盲人按摩店老板陳日恒成立“康福健康服務中心”,為社區老人提供免費按摩等服務,帶動30名殘疾人就業;吳中區癌癥康復協會原會長金元章先后推動建立9個鄉鎮級癌癥康復組織,為癌癥患者群體搭建互助平臺……他們或是普通的草根英雄,或是心系社會的企業家,雖然來自不同的背景,卻懷揣著同樣的信念,成為良好社會風尚的引領者。

    積極探索創新

    繪就慈善發展新畫卷

    蘇州市慈善總會以“破界思維”重構傳統慈善模式,從機制創新、文化浸潤、技術賦能三方面入手,持續豐富晚會慈善內容和表達方式,打造慈善晚會的“蘇州樣本”。

    在2023年蘇州市新年慈善晚會現場,受助者晨寶一家的故事,讓觀眾深刻感受到慈善機制創新為困境家庭帶來的希望與改變。2021年年底,年僅5歲的晨寶被確診為急性白血病。晨寶父母均為聽障人士,巨額的醫療費壓得他們喘不過氣。由蘇州市慈善總會聯合平安健康保險蘇州分公司于2020年創新開展的“困境兒童醫療保障計劃”如同黑暗中的曙光,為他們帶來了希望。晨寶被納入該計劃后,獲得了10萬元的賠付,經過一系列治療,目前恢復良好。

    “慈善+保險”“慈善+互聯網”“慈善+金融”等多種慈善新模式的出現,不僅為慈善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捐贈者與受益者之間建立起更為有效的連接。自2018年起,蘇州市慈善總會創新“慈善+保險”模式,為困境兒童、重度精神殘疾人、骨髓捐獻者、醫護人員、環衛工人、客貨運駕駛員、快遞工作者等20余類群體購買慈善保險,截至2024年底,已累計投入約4100萬元,覆蓋173萬人次。2019年,蘇州市慈善總會成立互聯網慈善部,通過積極開拓“慈善+互聯網”,累計募集善款超4億元,進一步釋放慈善潛力。在“慈善+金融”領域,蘇州市慈善總會已設立23單慈善信托,資金規模高達3.44億元,助力形成更強大的慈善合力。同時,蘇州市慈善總會積極打造數字人民幣公益捐贈場景,提高捐贈效率和透明度,促進公益事業發展,2024年共接受數字人民幣捐款961.24萬元。機制上的種種創新,讓蘇州構建起更為全面的慈善生態。

    在新年慈善晚會的舞臺上,蘇州市慈善總會還多次嘗試將蘇州評彈、昆曲等傳統文化與慈善故事相結合,用非遺為慈善敘事創新賦能,用文化浸潤打造慈善IP矩陣。

    由評彈演員袁小良和越劇演員陸錦花帶來的《慈善崇高愛無疆》《愛滿姑蘇城》,以吳儂軟語娓娓道來這座城市的慈善故事,傳遞慈善溫暖。由蘇州市滑稽劇團精心創作的小品《遠方的媽媽》,通過細膩表演,講述最美退役軍人楊建清照顧已故戰友母親的感人故事。原創小品《冬日暖陽》聚焦特困癌癥患者何立榮,呈現其在抗擊病魔過程中的勇氣。由張家港市聾人舞蹈隊帶來的《做你的翅膀》以無聲的肢體語言詮釋堅韌互助。由雙絲帶抗癌文藝隊帶來的原創舞蹈《人世間》體現癌癥患者對生命的熱愛。一部部文藝作品,通過多元化的創意表達,將慈善事業與文化產業相結合,用藝術激發公眾的情感共鳴。

    晚會舞臺不僅有內容形式的創新,也有技術上的更新迭代。七年來,晚會策劃組同步學習借鑒國內外大型頒獎典禮,打造出獨具蘇州慈善辨識度的晚會氛圍。從2022年開始,晚會采用4K高清技術直播,讓用戶體驗得到顯著提升。同時,晚會策劃組自主研發搭建H5互動平臺,整合視頻直播、互動留言、線上捐款等多元功能,擴大互動參與度。依托AIGC革新創作模式,策劃組還制作了慈善主題海報及視覺包裝稿,并同步部署智能傳播分析系統,實現社交媒體輿情實時監測與傳播策略動態優化。

    蘇州素有崇文重教、樂善好施的傳統。七屆新年慈善晚會,成為蘇州慈善事業發展的生動縮影。它見證了蘇州這座城市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始終不忘人文關懷,致力于打造一個更加公平、溫暖、有愛的社會環境。展望未來,蘇州市慈善總會將繼續以新年慈善晚會為依托,匯聚更多愛心力量,為蘇州的慈善事業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讓蘇州的大愛精神在歲月長河中熠熠生輝。

    本版撰稿 彭小麗 崔怡璇 (蘇州市慈善總會供圖)

    責編:秦春鳳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