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恰逢重陽,朋友圈的孝心幾乎溢出了屏幕,各種孝親敬老活動花樣繁多,老人們臉上都笑開了花。喜慶熱鬧的節(jié)日過后,一切重歸平靜。
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新聞媒體也經常報道一些孝子、孝女的感人事跡。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孝”文化又加入了新的要求和內涵。孝,不再是僅僅讓老人吃飽穿暖、身體康健,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陪伴。
數字表明,截至2019年末,徐州全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195.19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18.74%,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隨著各種保障、福利政策的健全,老年人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但在精神方面仍然相對匱乏,需要社會和子女更多關注。
隨著現代人更加追求自由獨立,四世同堂等家庭構造成為過往,三口之家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空巢、獨居老人越來越多。精神空虛的老人們難免迷信保健品、迷戀網絡,容易上當受騙,面對這一切,子女們不應該強硬地反對甚至指責,而是首先要思考自己的失職。作為子女,不應該眼睜睜看著父母被時代拋棄,而是應該引導他們跟上時代,不要讓他們成為社會的“局外人”。社會更應該表現出對老人的友好,出臺老有所為、終身學習等關系到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全局性新舉措。
現代孝文化失去了往日的繁文縟節(jié),同時也被注入了新的內涵,如何滿足老人的情感需求?如何讓老年人繼續(xù)成長?如何打造老年友好型社會?都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