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6uykc"><menu id="6uykc"></menu></fieldset>
  • <abbr id="6uykc"></abbr>
    <strike id="6uykc"><input id="6uykc"></input></strike>
  •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徐州 > 正文
    接地氣 冒熱氣 動真情——徐州市賈汪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品牌“理”響賈汪解讀
    2021-12-06 10:06:00  來源:徐州日報  

    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是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首要任務。近年來,賈汪區通過做強做優“理”響賈汪——新思想大眾傳播工作品牌,成立話語體系轉化、文藝作品編創、故事采寫傳播等6個專業小組,通過“學、悟、轉、傳”,將理論政策轉化成方言土語、文藝作品、暖心故事等,依托全區69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推出新農村大喇叭、“四前一后”理論微宣講、“講演問”等特色項目,推動新思想傳播從“入眼入耳”到“入腦入心”轉變。

    新農村大喇叭

    每天準時響起

    “各位聽眾,現在是新農村大喇叭廣播時間,今天為大家播報最新疫情防控情況……”每天早上7點,賈汪區紫莊鎮各村居的大喇叭會準時響起。“近一段時間,大喇叭宣傳的內容從黨的創新理論、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等,到疫情防控知識、冬季生產農業技術普及、防網絡詐騙、征兵宣傳、平安創建、創文宣傳等。”該鎮宣統委員朱賀介紹,每次都會統一制作專題宣傳播音稿,在每天早、中、晚不同時段播放,每次時長約15分鐘,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話進行宣傳,讓村民愿意聽、記得住、能領會。

    “新農村大喇叭緊扣農民需求,具有很強針對性和實用性,節目播出的每個時段都是村民勞作相對休閑和時間相對集中的黃金時段,實現了‘分時、分區、分類’精準化服務。”賈汪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丁思英說。如今,村級新農村大喇叭已遍及賈汪各社區村居,在傳播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科技知識、致富信息、理論學習、矛盾調解、精神文明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以黨建為引領,第一時間傳達黨的創新理論、政策精神成為共識。今年以來,由賈汪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制播的新農村大喇叭已播四十余期,內容包括新思想傳播專題、疫情防控專題、征兵宣傳專題、賈汪正能量專題等。

    理論微宣講 隨時隨地設課堂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馬莊村原黨委書記孟慶喜總會在茶余飯后,或在涼亭下,或在村民家中,或在村委大院,給村民群眾進行理論微宣講,他從村里的黨建引領、文化立村、產業轉型等內容講起,把黨的理論政策講得深入淺出。宣講者講得認真,群眾聽得仔細,短短幾十分鐘的微宣講,讓村民們更加吃透黨的政策理論。

    為進一步豐富理論宣講形式,賈汪還在全區推行“四前一后”理論微宣講模式,即在村民會議前、文藝演出前、電影放映前、跳廣場舞前、升國旗儀式后組織理論宣講。

    11月21日,在社區舉辦的廣場舞活動開始前,徐州工業園區崗子社區黨總支書記鹿丙州進行了5分鐘左右的理論微宣講,重點向村民介紹最新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前來聽講的社區居民們說,通過聽鹿書記的宣講,不知不覺中就增長了不少見識,對黨的最新理論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如今,賈汪精心培養的780名農村“百姓名嘴”、模范人物、“土專家”等,隨時隨地開設課堂,不斷活躍在田間地頭、禮堂廣場,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文明新風的熏陶和洗禮。

    “講+演+問” 讓黨的聲音入腦入心

    “回顧百年奮斗史,偉大成就喜人心,民族獨立求發展,人民解放謀幸福……”近日,在潘安湖街道馬莊村,農民樂團的姑娘們拿出了自編自導的快板節目《牢記六中全會精神》,臺下掌聲四起。

    這是賈汪區新時代文明實踐“講+演+問”理論宣講村居行活動的其中一場,志愿者們以“宣講+文藝演出+互動問答”相互穿插的形式,用村民聽得懂的語言,宣傳黨的理論政策,深受群眾喜歡。“講+演+問”主要是以宣講團成員講、精選有教育意義的節目演出、群眾應知應會有獎互動等形式,通過“講+演+問”結合,讓村民來得了、坐得住、聽得進、入腦入心,讓農村群眾聽黨話、跟黨走。

    “打起竹板響連天,我們幾個臺前站,要問今天說什么,六中全會來宣傳……”11月22日下午,賈汪區老礦街道廣場社區十余名文藝志愿者正在排練新編寫的《六中全會指航向》。該社區黨總支書記趙斌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老礦街道廣場社區相繼開展了黨史學習教育系列巡演、新時代文明實踐系列巡演、社區“走街串巷”理論宣講演出等40余場。

    入冬以來,耿集鄉賢藝術團創作的快板《文明實踐下鄉來》、小品《婆婆也是媽》備受歡迎。該團以“理論+文藝”的方式,將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和重大決策部署融入文藝作品創作,真情演繹群眾之間的家長里短,通過小故事反映大道理等,增強宣講的故事性、趣味性,讓群眾在思想上有了新認識,更有信心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建設中來。團長宋克義說,自成立以來演出范圍覆蓋轄區84個自然村落,演出場次達1000余場以上。

    講述新時代故事,弘揚新時代精神,真正實現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除“百姓名嘴”、模范人物、“土專家”、“五老”人員等宣講能手外,賈汪區還組建機關干部、社科名家、黨校教師為主體的專家宣講團,通過“送單+點單+派單”的方式,不僅宣講了理論和政策,也有效拉近了干群之間的距離。

    “新農村大喇叭每天準時響起,‘講+演+問’特色宣講遍地開花,理論微宣講隨時隨地,各種接地氣、冒熱氣、動真情的文藝演出你方唱罷我登場,讓‘理’響賈汪傳播新思想傳播平臺上接‘天線’,下接‘地氣’。”丁思英說。截至目前,賈汪區已創作快板、琴書、三句半、情景劇等文藝節目260余個。今年已開展“講+演+問”特色宣講420次,“理”響賈汪這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品牌已經深入人心,在春風化雨、潛移默化中,讓群眾更加理解擁護黨的政策,賈汪農民精神風貌和鄉村文明程度顯著提升。◎徐報融媒記者 柳喜峰 蔣新會

    責編:秦春鳳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