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家門口就有食堂,真好”“食堂里的飯菜可口,我們吃飯不用天天湊合了”……近期,徐州黃山街道人大代表主動作為,通過盤活轄區幼兒園閑置園舍開設“幸福食堂”,解決了老年人的吃飯難題,暖了居民心。
“老人吃飯難,子女上班也不安心”“要是家門口有個食堂就好了”……這些來自黃山街道民健社區居民的心聲,被云龍區人大代表、社區書記趙榮梅牢牢記在了心里。在一次走訪調研中,她發現社區內一處幼兒園部分園舍閑置。能不能盤活閑置資源,解決民生痛點?趙榮梅帶著問題主動出擊,一場暖心行動就此展開。
趙榮梅主動聯系了黃山中心幼兒園園長張純娣,介紹了自己關于幼兒園閑置園舍改造的初步想法。張純娣表示:“改造閑置園舍既能避免資源浪費,又能補齊社區養老短板,一舉兩得。”
趙榮梅聯合張純娣召集了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的駐站代表、議政代表,以“閑置幼兒園改造長者食堂”為主題,走訪了80余戶家庭,召開了3場民主協商議事會。大家認為,幼兒園閑置園舍與老年食堂需求高度契合,并提出“園舍改造+老年服務”的雙贏方案。
為驗證可行性,趙榮梅、張純娣多次考察已運營的老年食堂工作模式,從菜品設計、健康管理到安全動線,逐一記錄,最終形成《關于盤活黃山中心幼兒園閑置園舍、建設社區長者食堂的建議》,提交至人大黃山街道工委。
在收到趙榮梅的建議后,人大黃山街道工委迅速組織人大代表、居民代表、黨員代表、相關科室負責人、幼兒園負責人等召開民主協商議事會,結合民健社區實際情況,制定了詳細的項目計劃,包括服務內容、運營模式、宣傳推廣等。
同時,他們積極與社區居民溝通,充分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期望,確定食堂菜譜定價和送餐服務細節,確保項目能夠真正滿足老年人的實際需求。3個月的時間內,順利完成場地適老化改造,配備無障礙通道和智能點餐系統。
食堂不僅提供5.8元至9元營養套餐,還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門服務,更設置健康角定期開展義診,昔日幼兒園閑置的園舍成了社區“幸福驛站”。75歲的王奶奶端著三菜一湯的套餐笑得合不攏嘴。
黃山街道人大工委“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家事來辦”,創新建立“1+3”監督機制,即每月1次實地檢查食堂運營情況,3次隨機走訪用餐老人,并將收集到的意見建議分類整理成“需求清單”。根據反饋增設糖尿病餐、周末家庭套餐等服務。
如今,這個“舌尖上的民生工程”已惠及社區500余位老人,日均供餐量達100余份,帶動3名社區居民實現家門口就業;促成幼兒園與食堂聯合開展繪畫、書法、剪紙、橡皮泥、縫制香包等活動23場,為老幼群體提供獨立性、共享性、體驗性的互動交往空間。閑置教室變身“多功能課堂”,實現了“一改多贏”的倍增效應。本報記者 宋新 張靜 通訊員 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