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索社區治理多元路徑,紅梅街道北環新村社區堅持問題導向,以黨建引領,凝聚、整合和調動各類資源,通過樓道議事會、入戶走訪、座談交流等方式,廣泛聽取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在構建四級議事體系的基礎上,凝聚起多方力量,提升居民自治能力,助推社區治理提質增效,從而提升居民群眾的幸福感。
“合伙人”協同善治
北環新村社區自2024年3月起通過招募、實行“社區合伙人”社區治理項目,經過一年多時間實踐探索,四類“合伙人”順利進入社區,大大提升各項治理能效。
黨建“合伙人”。由17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高校黨組織成員成立的黨建“合伙人”,一年多來,社區黨委與常州市人大機關青工委、常州市排水管理處、常州市體育局、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等開展“牽手行動”,通過“居民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的服務模式,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也將黨建“合伙人”融進四級議事體系中,設立黨建“合伙人”專席,邀請其參與議事會議,共同討論社區事務。每月25日,聯合黨建“合伙人”舉辦便民小集市活動,開展健康義診、愛心義賣、政策咨詢、走訪幫扶等公益服務。
能人巧匠“合伙人”。由轄區內的縫紉工、理發師、下水管道疏通、小家電維修、電動車維修、開鎖換鎖、配鑰匙等能人巧匠組成“合伙人”,社區充分利用黨群服務中心、門崗周邊、健康廣場中心等場所,增加便民服務項目。小區內目前有各類便民服務站點9個,以“基礎服務+適度補貼+公益回饋”的運行模式,對孤寡、獨居、困難居民等提供低償或無償服務,對其他居民收費低于市場價格。社區進一步拓展能人巧匠“合伙人”隊伍,邀請法官、人大代表、道德模范、專業教師、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加入“合伙人”團隊,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務。
商企“合伙人” 。由小區周邊19家商企組成的商企“合伙人”,社區組建了涵蓋醫院、郵蓄銀行、餐飲、超市等多元業態組成商企“合伙人”,居民可在“合伙人”門店享受低價商品和特色服務。此外,還專門設立了助殘公益崗,為社區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同時“合伙人”還為社區互助基金捐款,一年來由商企“合伙人”通過定向捐、月月捐、隨手捐以及慈善售賣閑置二手物品等方式,已經累計捐贈資金10160元,捐贈物資價值12534元。
空間“合伙人”。社區積極引進的空間“合伙人”,盤活了社區內的“邊角地”和“閑置地”,解決活動陣地使用率不高的問題。如“紅動力新能源服務艙”項目,作為全市最大的網約車服務驛站,這里解決了網約車司機充電難、停車難、吃飯難、休息難等接單過程中的常見痛點。此外,二樓共享空間是網約車從業人員“即培即考”的考點,提供“培訓—考試—拿證—租車”一條龍服務。對于小區居民而言,紅動力汽車服務艙帶來的便利也是實實在在的,結合小區老年人居多的實際,充分考慮到不同居民群體的消費能力和需求,服務艙提供“公益+低償”的日常生活服務,如優惠就餐、快剪理發、家電維修等,同時開展的各類公益活動,真正成為了公益服務的集聚地。服務艙實現了可持續運營,產生的經濟效益又反哺社區建設,形成了良性循環。
“三聚焦”提升服務
聚焦“一老”,品牌服務讓“夕陽”更紅。開設社區“敬老廚房”公益項目,為老年人提供免費餐食,并以“健康飲食+健康教育”為前提,聯合常州老年大學、常州二院、紅梅衛生服務中心等開展老年人提高記憶健康知識講座、免費測量骨密度、中醫把脈和手指操等特色服務。
聚焦“一小”,“四?!狈兆尅俺肌备G。與轄區內幼兒園、小學建立起活動信息互通機制,開展了世界水日節水宣傳、筑牢家園防火墻,共建平安社區消防演練、留青竹刻非遺作品展、黃景仁詩詞知識競賽、網絡安全集市等各類活動,積極探索少年兒童關愛共護的新模式。
聚焦“一殘”,幫辦服務讓“底色”更美。社區通過五社聯動,籌集資金,為東方明珠花園的一對盲人夫妻安裝了2部電梯語音報層器,解決了他們走錯樓層的實際問題。北環社區通過定期走訪轄區殘疾人,了解家庭情況、現實需求,提升了服務的溫度。
“議事會”共筑和諧
北環新村社區深化“眾人事眾人議”的理念,圍繞街道“一核三圈四治”工作要求,讓居民在治理中當主角,以“議”言“議”語 花開北環為議事主線,通過“意”“議”“行”“評”四步法開展社區議事協商項目,探索社區議事體系新發展。
匯民意,收集意見明確方向。充分發揮前期推選出的135名樓幢議事代表的作用,在年初的第一會上,通過集思廣益,收集各類信息、基層矛盾化解、網格治理等相關問題,同時對收集到的問題進行了分類匯總。
議民生,博采眾議群策群力。定期組織議事代表開展議事培訓,以實際案例講解為主,讓居民掌握議事技巧,增強議事能力,在推進社區難題議一議,民心聚一聚的基礎上形成形式多樣、程序規范的良好議事局面。
齊行動,躬身參與促進自治。通過召開專題議事會,成立了“我愛我家”文明巡邏勸導隊。目前,這支隊伍共有43名隊員,由社工、黨員、老網格員、退伍軍人、巾幗志愿者、熱心居民等組成,分為7個小組,每天重點對文明養犬、垃圾定點投放、樓道環境、移風易俗等進行正能量宣傳和不文明行為的勸導。
多方評,檢驗成果良性循環。為促使議事決議落地見效,成立了由網格社工、小區物管會成員、議事代表和黨員志愿者組成的督查小組,讓發現問題、協商討論、處理解決的社區治理工作形成解決群眾心頭事的幸福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