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上午10時,國家移民管理局以線上方式舉辦“老兵永遠跟黨走”主題宣講活動。江蘇邊檢總站南通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士兵轉改民警李加立作為老兵代表,光榮出鏡。
憋著一股勁兒 他自己翻譯維修手冊
“長江錨地發現非法搭靠案情,請邊檢3210艇立即前往案發水域執行任務。”南通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勤務指揮室發出指令。
“3210艇收到!”正在巡航的李加立迅速回復。在國家移民管理局主題宣講的鏡頭中,老兵代表李加立出現在畫面中。
駕駛3210艇的是南通邊檢站執勤二隊三級警長李加立,今年43歲的他從新兵下連后就一直在檢查艇工作生活。從船頭到船尾35步,從機艙到駕駛室20步……艇上180多平方米,李加立比自己家里都熟悉。
2006年,南通邊檢新配了一艘檢查艇,發動機是沃爾沃的,當時沒有中文說明書,英文說明書很多都是冷僻的專業術語,甚至連站里英語專業的大學生也看不懂,每次維修保養只能請專業的代理公司,換一個小零件就要好幾千。
當時,李加立就萌生了自己翻譯維修手冊的想法。當時很多戰友說他“癡”,大學生都看不懂的書,一個中技學歷的人能翻譯成功?但老李就憋著一股勁,于是,他白天出航,晚上回來翻字典,逐字逐句地翻譯,最后用了一年多,把外文維修手冊翻譯出來了。這本翻譯手冊成為國內第一本中文版《VOLVO—D12D型船用發動機維修手冊》,從此打破了代理商對維修保養核心技術的壟斷。這些年來,但凡遇到跟船艇有關的,李加立都要鉆研。目前,他已經取得了內河駕駛一類二副、游艇駕駛證等多本技能證書。
舍不得老伙計
他最終選擇留在部隊
“和平年代,技術就是槍!每天磨槍,讓自己保持一種‘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狀態!”多年來,李加立因工作成績突出,多次受到各級表彰。榮譽的背后,是他內心的柔軟與堅守。
其實,他也有過離開部隊的念頭。“以前是戰士,十幾年一直在船上,陪伴家人的時間實在太少了。”李加立坦言,在部隊改制之前很糾結,如果選擇轉業到地方,憑借一等功和二等功,按照地方轉業政策,他的積分排名比較靠前,能夠選擇比較好的公務員崗位。“但是真到了那一刻,我又舍不得走了。”聊起當初的選擇,他笑了,“這么多年,一直是因為組織的關心和培養,我才能取得那么多榮譽。況且我入伍這么多年都是在艇上度過的,檢查艇就像我的戰友、我的伙伴一樣了……”一邊是優越的工作條件,一邊是朝夕相伴的“老伙計”,李加立在經歷了復雜的思想斗爭后,最終堅定地選擇了留下!
把自己當成船錨
錨定在這一畝三分地上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2020年6月10日,國家移民管理局30米級執法船交由南通邊檢站負責籌備建造。李加立再次派上了用武之地。參與設計之初,李加立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這艘新艇不僅要美觀,更要符合實際工作的需求。我們工作時要經常停靠大輪,風大的時候,我們艇容易被壓在大船邊上,很危險。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加裝一個側推裝置……”為了達到滿意的效果,他先后9次,到省內外10多個船艇單位和船廠實地考察調研,一次次與研究院聯絡對接,根據實際需求,提供了80余項修改思路。
701所武漢船舶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設計師陳力對李加立的印象十分深刻:“我們一遍遍地溝通磨合,光對接電話就打了2000多分鐘。老李無論自身專業,還有對船的那種執著、那種熱情,都讓我深受感動。”
最終,在不改變原有設計框架的基礎上,李加立優化細節50余處,其中加裝側推裝置、陀螺儀等最新科技裝備,均被上級和設計院認可采用,成為全國移民管理系統同類型船艇中的首創,為全國邊檢船艇的建造工作提供了樣板經驗。
李加立說:“說我‘傻’也行,說我‘癡’也罷,我已經把自己當成船錨一樣,錨定在艇上這一畝三分地上,即便脫下了軍裝,但軍人本色不變,只要組織有需要,我就永遠聽黨話、跟黨走。”
這是老兵的情懷,亦是新時代移民管理警察共同的信念。
(記者彭軍君 通訊員馬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