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6uykc"><menu id="6uykc"></menu></fieldset>
  • <abbr id="6uykc"></abbr>
    <strike id="6uykc"><input id="6uykc"></input></strike>
  •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shè)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wǎng) > 南通 > 海門 > 正文
    南通市清明節(jié)文明實踐線上示范觀摩活動
    2020-04-03 18:33:00  來源:海門市文明辦  

    4月3日上午10:00,“不忘來時路 奮斗新征程”2020年南通市“我們的節(jié)日?清明節(jié)”文明實踐線上示范觀摩活動通過電視和網(wǎng)絡(luò)進行同步直播。活動由南通市委宣傳部、南通市文明辦主辦,海門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海門市委宣傳部、海門市文明辦承辦,海門市融媒體中心協(xié)辦。

    整場活動歷時60分鐘,分為“傳承紅色基因不忘來時路”、“厚植家國情懷不負肩頭擔(dān)”、“弘揚時代新風(fēng)奮斗新征程”三個篇章,帶領(lǐng)觀眾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在慎思追遠間升騰出和春天一樣的蓬勃力量。

    第一篇章“傳承紅色基因不忘來時路”,把深情送給逝者。鏡頭從肅穆的海門烈士陵園開始記錄,在這里長眠著1800多位先烈,老、中、青、少四位講述者深情地講述了其中4位英烈的故事,他們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每一次銘記,都是為了汲取精神動力;每一次回望,都是為了新的出發(fā)。此時此刻,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zhàn)場上,無數(shù)人舍生忘死,譜寫新的戰(zhàn)歌,也有很多人把生命永遠留在了2020年的這個春天。在這一篇章,我們向所有的逆行者致敬,深切緬懷為人民服務(wù)、為百姓安危付出生命的英雄們。

    第二篇章“厚植家國情懷不負肩頭擔(dān)”把掌聲送給身邊的人。2020年的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zhàn),不僅是對全中國人民的一場大考,更是一次特殊的成長禮。那些“95后”甚至“00后”似乎都在一瞬間長大,在他們的青春里除了詩和遠方,更有了家國天下。

    青年教師高培培說,她要告訴自己的學(xué)生,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我們可以為祖國燃燒。

    年輕的護士劉寧說,病魔無情人有情,她深深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大愛力量。

    90后大學(xué)生陳秋池表示,要堅定理想信念,擔(dān)起中華民族復(fù)興大任,奮發(fā)向上,不負期望。

    青年代表曹竹園說,我們青年人要有這樣的信心和底氣,投身實踐,開拓進取。

    年輕的民警袁晨剛感慨,為中國自豪,我們要在奮斗新征程的路上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第三篇章“弘揚時代新風(fēng)奮斗新征程”把希望送給未來。今年的清明節(jié),我們倡導(dǎo)綠色祭祀,讓清更清,讓明更明。

    現(xiàn)場通過視頻講述了兩則文明祭掃故事,家住通源小區(qū)的吳厚卿老人是一位退伍老兵,每年清明都會重溫戰(zhàn)場歲月,緬懷犧牲的戰(zhàn)友。今年,他學(xué)會了通過手機參與烈士陵園開通的網(wǎng)上祭英烈活動。實驗小學(xué)二年級的小朋友王梓涵,和媽媽一起在家疊出了一朵朵的小白花和各種顏色的千紙鶴,送給那些革命先烈和在“疫”線戰(zhàn)場上犧牲的醫(yī)生叔叔和阿姨。

    67歲的梁剛是英烈后代,他的爺爺梁志清、父親梁振雄、叔叔梁振興、梁振南都是為國犧牲的烈士。老人說,作為烈士子女,時時刻刻要記住自己是革命后代。他把這些革命故事又講給孩子們聽,讓革命傳統(tǒng)代代相傳,革命歷史永不忘卻。清明時節(jié),緬懷逝者,也是為了更好地善待生者。

    孝老愛親的宋祖妹和方玉琴就是這樣的典型模范。家住海門街道的宋祖妹含辛茹苦撫養(yǎng)孩子、照顧殘疾丈夫、服侍臥病不起的公公,一過就是23年,從沒有一句怨言。家住通源社區(qū)的方玉琴在丈夫去世后,盡心盡力照顧著丈夫的養(yǎng)父、養(yǎng)母和自己的養(yǎng)父這三個完全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老人,演繹了一曲動人的孝老愛親之歌。

    我們的節(jié)日清明,是懷念,也是傳承,只有傳承了“紅色基因”,才能守住擔(dān)當(dāng)時代新人的那顆初心。活動現(xiàn)場發(fā)布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項目——“傳承紅色基因 做新時代好少年”革命英烈故事宣講活動,將把清明的追思化作成長進步的動力,為更多人帶去激勵和鼓舞。

    責(zé)編:曾雪琦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