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傍晚,鹽都區鹽瀆街道鳳樓社區鳳樓大舞臺前人頭攢動,歡笑聲與掌聲此起彼伏。“茉莉花開”文藝直通車行動專場演出在這里上演,笛聲悠揚、戲曲婉轉、歌聲嘹亮,為大家奉上一場家門口的藝術盛宴。
優質節目“唱主角”
藝術魅力抵人心
演出以器樂組曲《記憶里的旋律》拉開序幕,《青城山下白素貞》《好漢歌》等一首首熟悉的曲調響起,瞬間俘獲觀眾,大家情不自禁地跟著曲子哼唱起來。笛子獨奏《春到湘江》悠揚如春風拂面,《揚鞭催馬運糧忙》激昂似馬蹄疾馳,贏得觀眾陣陣喝彩。“這笛子吹得真好,聽完后心情都歡快起來了。”居民張榮龍贊嘆道。
揚劇輕喜劇《王瞎子算命》憑借幽默的臺詞和演員夸張的肢體語言,讓全場觀眾笑聲不斷。居民王阿姨說:“演員一開口我就想笑,這‘算命先生’的小動作太傳神了!”嗩吶獨奏《圓夢》更是將氣氛推向高潮,演奏者以連續高音點燃全場。73歲的陳爺爺激動地拍手:“這嗩吶聲聽得人渾身是勁,比過年還熱鬧!”壓軸的揚州清曲《板橋道情》由一級演員馬曉祥演唱,悠揚的唱腔,雅致的唱詞讓現場觀眾陶醉其中,紛紛拿起手機記錄這令人難忘的表演。
精準點單更“對味”
匠心托起幸福感
“茉莉花開”文藝直通車行動是省委宣傳部牽頭,省文旅廳、省文聯、省作協和省演藝集團共同開展的重要文化惠民活動,以江蘇省內13個村(社區)為試點,推動優質文化資源向基層下沉。該行動自啟動以來,始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創新推出“點單式”服務機制。鹽瀆街道通過實地調研、投票征集等形式,結合本地群眾偏好,從省級優秀產品庫中精選器樂組曲、經典歌曲聯唱、揚劇等多樣化的節目,涵蓋傳統戲曲與現代藝術,確保演出內容既“接地氣”又“高品質”。如揚劇輕喜劇《王瞎子算命》既保留傳統唱腔,又吸引年輕觀眾;鄧麗君金曲聯唱喚起了中老年群體的青春記憶。“今年初,‘茉莉花開’文藝直通車行動專場演出在花吉大舞臺上演,吸引上千名居民觀看,節目廣受好評。這次我們也延續之前的做法,在居民間征集大家喜愛的演出形式、想看的戲,真正讓文化服務與群眾需求同頻共振。”鹽都區鹽瀆街道文化服務中心相關工作人員陳龍海介紹。
為提升演出質量,“茉莉花開”文藝直通車行動集結省內頂尖院團力量。“我們根據觀眾的需求和喜好,安排最精銳的演出力量,帶來大家想看的節目。這次演出,不僅有馬曉祥、賈建銀等曲藝名家,還有很多優秀的青年演員、流行歌手,兼顧了傳統曲藝和流行音樂,希望能讓觀眾看得滿意。”本場演出負責人蘆家偉說。
“幸福就在家門口”
文藝照亮尋常日子
舞臺前,居民劉干英早早就占了個好位置,“平常這個時候,我們一群姐妹會聚在一起跳舞,聽說有演出就約著一起來了。以往都是看淮劇,這回的揚劇還沒看過呢。”她期待地說。像她這樣的觀眾不在少數:抱著孫子的奶奶、挽著老伴的爺爺、飯后出來散步的一家三口……舞臺燈光照亮每一張期待的臉龐,藝術悄然消解了生活的疲憊。
最后一曲揚州清曲《板橋道情》結束,居民劉爺爺還沉浸在樂聲中。“年輕時,聽說有戲班子演出,隔幾十里地都要跑去看,現在好節目送到家門口,這福氣以前想都不敢想。”他笑著說道。
演出結束,觀眾的熱情仍未消散。正如一位現場觀眾所言:“能在自家門口看到這么高水平的演出,心里暖暖的,這就是幸福!”“茉莉花開”文藝直通車行動不僅帶來了優質節目,更讓百姓真切感受到“文化惠民”的溫度與力量,繪就出一幅精神共富的生動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