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我仔細梳理大會上帶回來的行業最新技術,力求將其消化吸收,為后續重點項目提質增效積累經驗。”4月24日,江蘇千和裝配式建筑科技股份公司?總工程師陳躍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一周前,他前往河南鄭州參加了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2025年工程建設行業綠色低碳建造工作推進大會,“這次學到不少裝配式建筑工藝和綠色建造先進技術,對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作用很大。”
這位與混凝土預制構件和智能建造打了近二十年交道?的“建筑老兵”,憑借科技創新方面的一系列突破,先后榮獲鹽城市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并獲得鹽城市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今年他獲評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多年來,他懷揣一顆匠心,以“當匠人”“塑匠心”“立匠魂”為追求,在建筑事業領域傳承“魯班精神”,在創新中超越,成為一名具有“初心”“恒心”“真心”和“匠心”的行業先鋒。
“我的起點比同齡人要低得多。”陳躍說,他的初始學歷只有中專。“當年我從跨進鹽城建筑工程學校大門時,就把建筑當成了追夢的起點,并且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大學夢,利用業余時間,努力學習每一門功課。”從中專到大專再到本科,之后又考上研究生,現在正在攻讀博士學位,陳躍求學的韌勁也為自己贏得了未來。
2005年7月,陳躍畢業后加入千和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與同期高學歷員工不同,他主動選擇扎根施工一線,在數十個基層項目中完成職業生涯的蝶變:從施工員起步,逐步晉升為項目技術負責人、項目經理,最終成長為總工程師。現擔任江蘇千和裝配式建筑科技股份公司總工程師,主持企業核心技術工作。
“質量是建筑工程的命脈所在。優良工程承載著全社會的信任和期待,也是一名優秀工匠矢志不渝的追求。”陳躍說。
從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工作近二十年,陳躍始終堅守施工一線,先后主持了奧華家居生活廣場、現代物流園公共服務中心、科技孵化區、先鋒實驗學校等眾多項目的施工,成為不折不扣的施工現場“班首”。
工作中,這位“班首”帶領項目部成員,恪守“做細每一道工序,做精每一件產品”的原則,嚴格執行“質量不達標,堅決不罷休”的鐵律;抓安全生產,他堅持每日巡查,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堅決做到當日通報、限期整改。正是得益于這種“恒心”和“絕不和稀泥”的工作作風,他所負責的鹽城新洋實驗學校南擴工程等項目獲得鹽城市優質工程獎,奧華家居生活廣場、先鋒實驗學校、鹽城市亭湖區第一小學等項目先后獲得江蘇省建筑工程質量最高獎項——“揚子杯”優質工程獎。
雖然陳躍還不到40歲,但他卻比同齡人更成熟,也更能領悟傳承的重要性。他認為,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對千和這樣的成長型企業更是如此。為此,在年輕人才的培養上,積極擔起技術帶頭人的責任。
多年來,他通過“傳、幫、帶”對技術人員進行精心培養,把自己的學識、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技術人員,給他們下任務、壓擔子。漸漸地,年輕技術人員也成長起來,能夠在項目上挑起技術重擔,公司員工的整體技能水平也得到顯著提升。
建筑業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唯有創新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在集團的支持下,陳躍牽頭組織成立科技創新團隊;在亭湖區總工會的指導下,他創建“千和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
為助力建筑產業轉型升級,這位年輕專家積極帶領團隊研究使用裝配式建筑技術,制定科技創新專項工作方案,明確工作目標,深度參與國家、地方、行業標準規范的編制、修訂工作方案。他帶領團隊研究的科技成果《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項目,獲得第九屆淮海科學技術獎“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科技成果《BIM信息化技術在裝配式建筑項目全壽命周期中的應用》項目,獲得第十屆淮海科學技術獎“科技創新成果三等獎”;科技成果《裝配式建筑鋼筋套筒灌漿連接施工操作法》被評定為“2022年度江蘇省職工十大先進操作法”。
“我將倍加珍惜榮譽,立足本職崗位,傳承匠心情懷,勇于創新,敢為人先,不斷開展技術攻關和創新創效,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為鹽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陳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