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菜園帶”變公共花壇、黑臭河道變清水溝、斑駁墻面被粉刷一新……5月6日上午,記者在揚州市邗江區蔣王街道和月苑小區采訪時,不少居民圍在社區公示欄前,指著一張環境整治“作戰地圖”討論著近一個月來小區的蝶變。
建于2006年的和月苑小區是典型的拆遷安置、老舊小區。曾經,小區主干道兩側百米“菜園帶”里種滿了各類蔬菜,小區西側浴室門前道路被集裝箱和雜物堆積,南側河道河水發黑發臭。
“推窗見菜畦,出門繞泥坑,夏天不敢開窗戶。”居民陳阿姨站在如今花團錦簇的綠化帶前感慨道,“你看現在這花開得多艷,誰能想到這兒曾是鄰居家的菜地。”
和月苑小區的改變,始于4月初和月社區開展的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工作人員在大量走訪后,精心繪制了一份環境整治‘作戰地圖’。”和月社區黨支部書記王鑫介紹,地圖將小區內各類需要整治的臟亂差現象按照不同顏色、不同符號一一列出,工作人員對照地圖逐一攻克,不留一個死角。
和月苑西側浴室門前道路,常年因集裝箱、雜物堆放,私種高稈作物,導致路面坑洼,路旁墻面斑駁,因此這條道路的整治工作便被當作重點,用紅色在地圖上進行標注。據介紹,在整治過程中,工作人員將道路兩旁的集裝箱、雜物移除后,增設綠化帶,同時還將道路兩側房屋斑駁的水泥墻面改造為平整美觀的白墻,原本臟亂差的地帶變成了一處立體綠化景觀帶。
地圖上用藍色波浪線標出的黑臭水體區域,如今已變成了流動的清水溝。“小區南側的河道,在長期淤堵下逐漸形成黑臭水體,氣味難聞、蚊蟲滋生。”王鑫表示,工作人員按照地圖上的分段標記,通過對河道實施分段清淤,組織專業隊伍溯源排查,修復破損管網等方式,徹底改變黑臭水體。
“通過近一個月的整治,地圖上紅色區域已全部‘清零’,換來的是讓小區從‘一處美’向‘全域美’蝶變。”王鑫說,和月社區還將建立“網格長巡查+專班監控”的長效機制,讓小區從“一時美”向“持久美”邁進。
通訊員 程丹玉 記者 楊寶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