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趙宏甲 孫倩 楊華韜 記者 陳高飛) “掃碼上傳民宿周邊清潔前后對比照片,就能兌換生態小番茄。”5月5日的揚州市邗江區槐泗鎮許巷村,青瓦白墻間洋溢著歡聲笑語。來自蘇州的游客陳先生一家手持剛兌換的新鮮果蔬,正興致勃勃地向民宿老板潘寅镕領取下一項積分任務。“五一”小長假期間,許巷村創新推出的“文明滿家‘心’模式”,讓游客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激活農村人居環境共治熱潮。
許巷村轄區內有果蔬采摘、民宿、村史館等旅游資源,每到旅游旺季,時常能看到游客的身影。“村里一下子來了這么多人,村容村貌怎么才能一直保持干凈衛生?”許巷村創新推出的文明滿家“心”模式有效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為適應新形勢,許巷村對傳統積分超市進行了升級改造,創新推出文明滿家‘心’模式。”許巷村黨組織負責人楊華韜說,該模式不僅維持積分超市功能,還將其轉變為集旅游便利店、休息區和積分兌換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超市新增飲料、零食、小型生活用品及醫療用品,極大滿足了村民和游客的多重需求。此外,文明滿家“心”模式打破了以村民為唯一對象的局限,開放游客參與渠道。游客通過清理民宿周邊垃圾(拍照核驗)、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在社交媒體分享農文旅內容等多種方式累積積分,既提升了自身旅游體驗,也深度融入鄉村文明建設。
“這里有個塑料瓶!”在許巷村的鄉間小路上,來自南京的小游客張宇涵彎腰撿起草叢中的廢棄物,熟練地打開手機拍照留痕。這些積分不僅能兌換民宿老板剛摘的小番茄,更讓這個14歲女孩成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編外值日生”。“平時孩子在家連掃帚都沒碰過,現在為了換番茄主動勞動,這比上十節環保課都管用!”張宇涵的媽媽笑著展示手機里的照片,畫面里孩子額頭掛著汗珠,卻笑得格外燦爛。
“‘五一’小長假期間,參與兌換的游客已超100人次。”楊華韜說,近期許巷村打響環境整治“春季戰役”,文明滿家“心”模式巧妙地讓這些“環保游客”的“到此一游”變成了“到此一治”,旅游垃圾變成文明積分,實現了鄉村治理與旅游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