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6uykc"><menu id="6uykc"></menu></fieldset>
  • <abbr id="6uykc"></abbr>
    <strike id="6uykc"><input id="6uykc"></input></strike>
  •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要聞 > 正文
    江蘇“原年人”的春節 見證溫情與堅守
    2021-02-18 07:13:00  來源:新華日報  

    今年春節,“就地過年”成為熱詞,那些留守原地過年的人也被稱為“原年人”。在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過年期間發起的“全家?!闭骷顒又校霸耆恕边^年的模樣精彩紛呈:有人分享迎來新生命的喜悅,有人曬出第一次為小家庭做的年夜飯,還有人把自己PS到了遠方老家的全家福中……

    萬物互聯的時代,變的是人們的溝通方式、過節形式,不變的是親朋好友之間心與心的距離,以及“愿家國平安”的責任擔當與“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堅守。

    人生第一次:幸福與挑戰并存

    “以前的大年三十晚在老家的爆竹聲中守歲,今年在寶寶的哭聲中逐漸瞇了眼?!背ι衔?點多,隨著女兒呱呱墜地,30歲的南通市民花盛悅成功晉級新手爸爸。這個特殊的年,他與妻女在南京市婦幼保健醫院的病房里,通過手機視頻給長輩們拜年?!敖衲晔俏业谝淮螞]有回家和爸媽一起過年,沒想到也是寶寶第一次和長輩們‘云’上見面?!?/p>

    第一次學著給孩子換尿布、第一次看著她入睡、幫忙護理剛剛生產的妻子……對于這位新手爸爸來說,新生命的到來意味著太多的第一次,興奮之余忙碌又緊張?!靶碌囊荒辏碌拈_始。家里添了新生命,雖然今年大家沒有在一起,但科技的力量讓我們‘見屏如面’,我們七口人的大家庭,心距離更近了?!被ㄊ倢ξ磥沓錆M期待,也感受到了壓力,“以前過年我的角色是兒子,今年起我就是爸爸了。今后要照顧好小家庭,肩上的擔子更重了?!?/p>

    江濤是南瑞集團的一名員工。今年他和妻子、3歲的女兒第一次在南京過年。年前,兩人就對春節假期的工作進行了分配:在家時妻子負責帶孩子,江濤負責做飯。為了呈獻一桌與往年水平相近的年夜飯,江濤提前向安徽黟縣的媽媽取了經?!霸谖覀兝霞?,年夜飯的最后一道菜必須是臭鱖魚,寓意年年有余?!睘榇?,江濤在媽媽的指導下,過年前一周就買來鱖魚抹鹽腌制,雖然不如媽媽親手做的味道純正,但這道自制臭鱖魚“處女作”還是獲得了妻子和女兒的稱贊。

    此次一家三口過年,對江濤來說另一個考驗是夫妻倆第一次獨立帶娃。大年初一一家三口在夫子廟買花燈,大年初二他們去了梅花山,大年初三去了海底世界……談起這幾天的感受,江濤說:“第一次小家庭過年很開心,省去了挨家挨戶拜年的奔波,但是帶娃也很辛苦!”

    此心安處:堅守“他鄉即故鄉”

    “你的快遞到了,擺放在小區寄存點,請及時來取?!笨爝f員吳峰如往常一樣,迅速點擊手機鍵盤發送短信。春節期間,他每天奔走在自己負責片區的各個小區,送件取件。各地倡導“就地過年”,快遞寄年貨、速遞“家鄉味”成為過年新方式。

    “這段時間快遞量甚至比平時還大,平均每個小區每天要送100多個快遞,有些能暫存進快遞柜或驛站,也有不少大件需要上樓派送。這些明顯偏大的快遞包裹,可能是從遠方寄來的年貨。”吳峰告訴記者。這個來自河南的小伙子和妻子在南京一起工作即將進入第五個年頭。原本想回老家過年的他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留在南京過年。記掛著家里人的他在過年前寄了不少年貨特產回去,“人不到,心意要到?!惫澣掌陂g工作雖辛苦,吳峰卻有不一樣的感受,“我派送上門時家家戶戶都貼著春聯,第一次感覺工作也是喜氣洋洋的。”有時,吳峰也會收到客戶的新年祝福,一句“新年快樂”,讓他覺得暖意融融。

    春節期間,南京仍然有很多獻血車停在街頭。今年不少人選擇留在南京過年,很多人將獻血時間約在了春節假期,南京市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也格外忙碌。大年初一,是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研究室副科長何成濤的值班日。“365天、24小時待命是我們的工作常態。對于小家而言,作為母親,我想為兩個孩子做個有責任、有擔當的榜樣;對于大家而言,站好春節的每一班崗,保障每一份血液的安全,才能守護好這座城市的生命與健康。”何成濤說。

    大學畢業后,來自內蒙古的何成濤和來自遼寧的丈夫在南京建立了自己的小家?!氨緛斫衲甏蛩慊乩霞疫^年的,但想想我們還是留在了南京過年?!焙纬蓾f,來南京多年,有了很多本地的朋友,自己也浸染了更多“南京味兒”?!艾F在我們的口味是南北交融,我們家的年夜飯,有南方的炸春卷、香腸等,也有鹽水鴨,這些在內蒙古并不常見。這段時間刷屏的‘此心安處是吾鄉’可以表達這些年來我們的心情,南京也是我們的故鄉?!?/p>

    抱團取暖:享受過年新方式

    一個江西人、一個云南人、兩個黑龍江人,四個剛剛工作的女孩一起在南京過大年。抱團取暖成為今年很多年輕“原年人”的過年方式。今年是黑龍江姑娘鄧青雨在南京工作的第一年,也是她第一次獨自在異鄉過年。決定留在南京后,她早早就置辦起年貨:購買春聯、福字、燈籠、水果、炒貨……她第一次感受到操辦過春節的樂趣。她特意為自己選了一副對聯:上聯“家庭幸福永平安”,下聯“事業順景長興旺”,橫批“福星高照”,希望新的一年家庭事業都好,父母身體健康。

    得知鄧青雨不回家,她原本計劃在北京過年的大學室友小蔣也來到南京陪她。于是,從北京來的小蔣和鄧青雨的兩位新同事,四個人“抱團取暖”。年輕人聚在一起過年,耳邊沒有了父母的嘮叨,卻有老傳統和新文化的碰撞。傳統的年夜飯、包餃子、看春晚不能少,玩游戲、拍Vlog、調雞尾酒都來“添熱鬧”。鄧青雨說,原以為自己就地過年會有點孤單,沒想到和朋友同事們湊在一起,反倒是一種新體驗。

    第一次在外獨自過年,鄧青雨免不了想家。大年初一看電影《你好,李煥英》時,她哭到停不下來,“之前不覺得自己在外面過年怎么樣,看電影結尾的時候可能有點想媽媽吧,所以才哭得那么慘。明年,還是期盼能回家過年?!?/p>

    這個春節,對江蘇警官學院2019級警務指揮與戰術專業的周家豪來說也格外特殊。盡管自己的家就在南京市江寧區,但他卻留在一江之隔的浦口區,選擇守護警院的假期安全,這也是他第一次在外過年。每天六點半起,洗漱早餐,七點半準時到崗?!斑@次護校雖然不能回家,但是我還有8個好兄弟陪伴,一點也不孤單?!敝芗液勒f,“此次報名護校工作的同學大多來自省內不同的城市,除夕當天,大家將家人寄來的家鄉菜分享出來,湊成了一桌豐盛的年夜飯。不分你我,共享同樂,我們都是沒有血緣之親的家人。”

    大年初三,徐州人魏麟權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曬出一張拼圖,除了幾個圍在飯桌前的人外,還有兩人是被PS上去的。魏麟權說,合影里是他的高中同學,有的畢業后留在家鄉,有的留在外地。從2009年至今,這樣的合影已經持續了12年。原本兩個月前,老同學們就約好了這次飯局,但因為疫情防控形勢變化,有的人選擇響應政策就地過年,有的人改簽車票決定回鄉。最終,留寧的好友組成飯局拍下了這張合影。“所以我們和沒來參加飯局的朋友微信視頻‘遠程’喝酒聊天,還把他們PS到合影里。”魏麟權說,希望明年好友能全部聚齊,疫情的霧霾早日揮散,更多人能真正和家人團圓。

    本報記者 沈崢嶸 葉真

    張宣 蔣明睿 謝詩涵

    責編:王逸男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