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走快走,今天可以去鄉里看演出嘍!”“聽說這次有不少惠民‘大禮包’可以領,趕緊過來瞧個新鮮!”1月30日上午,一聲接一聲的吆喝,讓原本寧靜的高郵市菱塘回族鄉一下子人聲鼎沸起來。當天,2024年江蘇省暨揚州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文明實踐集中示范活動在這里舉行。
活動現場,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牽頭,省科技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文化和旅游廳等28家單位帶來理論宣講、文藝匯演、農技咨詢、普法宣傳、健康科普等六大類40項服務套餐,把實惠與溫暖送到群眾心坎上。
優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激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哐哐哐——“郵理響”理論直通車“發車啦”!時間剛過9點,民族文化宮前的小舞臺四周擠滿了人。由甘垛鎮“涇歌甘甜”村民劇團帶來的原生態民歌表演唱《二十大精神照亮鄉村振興新征程》,贏得了觀眾陣陣喝彩聲。“我們采用‘理論+文藝’的形式,實現理論傳播的‘落地’與‘出圈’,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談及此次節目的選擇,“涇歌甘甜”村民劇團團長陸愛萍說,大家用民歌演唱的形式,表達了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奮斗心聲。
又是一年“春風起”。當天,2024年江蘇省“全民閱讀·春風行動”拉開帷幕。除了舉辦經典閱讀展演活動、組織結對共建和志愿服務合作簽約,現場還有不少菱塘回族鄉的兒童收到了“書香江蘇”閱讀禮包,其中不乏精心挑選的圖書、精心設計制作的閱讀筆記本和文具。
帶一本心儀好書回家過年,鳳凰新華高郵分公司服務臺還為市民朋友準備了幾十冊圖書供翻閱、購買。剛放寒假的大學生李粒選擇了一本《小王子的星辰與玫瑰》,她說自己是“小王子之父”——圣·埃克蘇佩里的粉絲,看到這本再現他傳奇人生的傳記作品后便毫不猶豫買下來,并作為寒假讀書筆記的素材進行摘抄。
一旁鑼鼓喧天,舞龍、大頭娃娃、河蚌舞、蓮湘、臨澤高蹺、腰鼓、蕩湖船等民俗文化節目,國家級非遺高郵民歌,省級非遺卸甲肩擔木偶戲,“送親奶奶”習俗等相繼登場;“點亮星空”“溫暖秋冬”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活動的精彩瞬間被制作成展板,生動展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特色亮點和成果成效,吸引不少人駐足觀看。
農業科技送到家門口,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眼下正值大蝦育苗時間,揣著一肚子問題的龍虬鎮養殖戶李曉勇直奔“科技超市”咨詢臺,向技術名師請教自己遇到的“疙瘩”,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高郵特種水產產業分店負責人戴大喜一一為其解惑。李曉勇拿出紙筆,記下了“名師筆記”,直呼這趟活動來得真值。
“瞧,那邊有個大家伙!”循聲望去,一臺巨大的農業植保無人機被眾人團團圍住。涼月灣供銷合作社負責人孫正中從高郵送橋鎮匆匆趕來,穿過人群,向工作人員打聽起了這臺大疆T60無人機的基本情況。“咱社里的服務對象有10萬畝地,原先2臺舊款無人機面對龐大的業務量有些‘吃不消’,今年考慮再添置一臺新的。”除了“大塊頭”,一個裝有“智慧大腦”的北斗導航盒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它可以通過獲取精確的車輛位置、航向和姿態,引導車輛根據事先設定的路線行駛。
不僅如此,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向農戶贈送了最新的生物農藥“粘顆·蘇云菌”;高郵市科技局邀請專家現場傳授了蟹苗種的繁育推廣、餌料選用、水質處理、生態種養等知識;相關展示區還提供了水質檢測、技術咨詢、疾病防治等多項服務。
先進的智能化農機設備讓農民朋友們“開了眼”,專家咨詢活動更讓農業大戶揣著農技知識滿載而歸,文明實踐集中示范活動“送農業科技,促農民增收”的成果得以彰顯。
補齊醫療服務短板,滿足百姓健康生活需求
醫療服務也是最受村民歡迎的一項內容。停靠在廣場邊的體質檢測車獲得了不少人的青睞,光一個上午就有40多位居民上車“號了脈”。測試項目有亞健康、體成分、骨密度,一套流程下來,只需15分鐘,便可以拿到一份“私人訂制”的綜合評定報告。“看來我還得再減減脂。”拿著新鮮出爐的報告,高郵市民甘甜甜對相關數據研究了起來。一旁的專家建議她可以適當進行鍛煉,多攝入蛋白質,增加肌肉含量。
現場,健康衛生服務臺還發放了《人體常見損傷與康復》《常見疾病與運動干預》系列叢書以及小型運動器材。紅十字應急救護師資志愿服務隊利用模擬人、包扎套裝、AED訓練機等工具現場展示了心肺復蘇、創傷救護、AED使用等急救技能。
距離主會場不遠處的菱塘回族鄉衛生院,是此次“三下鄉”文明實踐集中示范活動的分會場之一。揚州大學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吳峰對衛生院接收的疑難病例進行了深入的剖析與講解。
“來!3,2,1,茄子!”菱塘回族鄉曙光社區居民孫志超與老伴拿著“熱乎”的春聯對著鏡頭比了個“耶”的手勢。攝影師的引導聲、相機的快門聲、人群的歡笑聲交織成一段讓人難忘的“三下鄉”文明實踐集中示范活動記憶。
□ 本報記者 張韋 通訊員 郵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