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6uykc"><menu id="6uykc"></menu></fieldset>
  • <abbr id="6uykc"></abbr>
    <strike id="6uykc"><input id="6uykc"></input></strike>
  • 根據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的“中國好人”宣傳選樹活動安排,經群眾推薦、審核評議等程序,擬推薦江蘇省12人作為2025年第三批“中國好人榜”候選人?,F將推薦人選事跡予以公示,網民如有異議,可在2025年7月23日至7月27日期間,將意見建議反饋至電子郵箱:jsswmbddc@163.com。

    “中國好人”宣傳選樹活動江蘇評審小組

    2025年7月23日

    陳凱,男,1974年11月生,江蘇省常州潤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常州市武進區同心助殘驛站理事長。陳凱秉持“讓殘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人生”的理念,創建“同心助殘驛站”,投身精準助殘事業12年,鏈接民主黨派、愛心企業家一同參與助殘事業,從物質關懷、心靈關懷、增值關懷三方面幫扶2100戶特殊家庭。同時積極建言獻策,促進普惠性助殘扶持政策出臺,惠及萬千殘疾人。[更多]
    楊炳權,男,1969年7月生,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百會盲人按摩服務部負責人。楊炳權盡管眼前一片黑暗,但心中卻始終充滿對社會、對殘疾朋友的熱愛。在實現自食其力以后,他十幾年如一日,全身心投身盲人幫扶事業,組織開展助殘公益活動90余次,幫扶盲人2000余人次,牽頭舉辦盲人電腦、按摩等培訓班10多期,幫助120多名盲人朋友實現自食其力,成為帶領盲人融入社會的堅實“盲杖”。[更多]
    孫斌,男,1975年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揚中市公安民警。他是守護一方平安的人民警察,更是用赤誠與行動溫暖了無數困境心靈的“助人者”。20年來,他個人出資援助了6名困境兒童,還帶領愛心團隊籌款善款近4000萬元、幫助困境兒童超15萬人次。他不斷探索公益路徑,通過發起公益活動、舉辦公益大賽,廣泛凝聚了慈善共識。曾榮獲“江蘇好人”“江蘇省優秀志愿者”。[更多]
    姚士章,男,1941年7月生,江蘇省張家港市冶金園(錦豐鎮)郁橋村村民。2025年2月18日下午,寒風刺骨,耄耋之年的姚士章在家中聽到呼救聲,鞋都來不及穿上就尋聲飛奔到河邊,看見一位老人正在水中掙扎,不顧自身年事已高,毫不猶豫跳入冰冷河中,在后來聞訊趕來的村民幫助下,共同把落水老人托舉上岸。他雖然身患癌癥,曾經歷6次化療,但始終熱心助人。這已非他首次跳水救人,數年前,在家門口的河塘他還救起過一名年輕人。他的救人事跡被《中國新聞周刊》等媒體廣泛報道,并上榜2025年第一季度“江蘇省見義勇為勇士榜”。[更多]
    孫春健,男,1974年12月生,江蘇省泗洪縣天崗湖鄉漴潼村人,浙江省杭州市某公司貨車司機。2025年3月26日傍晚,在杭州市錢塘區高沙渠公園邊,一個小女孩和母親意外落水。危急時刻,路過的貨車司機孫春健,毫不猶豫跳入近3米深的冰冷河中,兩次往返,艱難救起落水母女,確認安全后,孫春健默默離開現場。事后,孫春健被杭州市公安局錢塘區分局確認為見義勇為人員。[更多]
    薛建英,女,1957年10月生,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普照村村民。薛建英自幼身患小兒麻痹癥,丈夫也是殘疾人,但她堅持自強自立,多次婉拒政府補助,立志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2003年起,她開始從事修補生意,一直堅持大修3元、小補2元的收費標準,同時為老人、生活困難人員和外來務工人員提供免費修補。20多年來,無論攤位租金和當地物價如何上漲,薛建英的修補攤仍堅持不漲價,并帶頭積極參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主動幫助鄰里、回饋社會。薛建英曾榮獲“江蘇好人”等稱號。[更多]
    張世芳,女,1952年10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馬坡鎮王堂村退休村醫。從19歲放棄進入公社衛生院而選擇留村擔任村醫起,張世芳55年來始終堅守那句“村里太缺醫生了,我要留在村里為鄉親們服務”的承諾,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用精湛醫術和溫暖關懷,為鄉親們的健康保駕護航,成為鄉親們心中最值得信賴的“家庭醫生”。[更多]
    盧漢郎,男,1950年4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靖江市孤山鎮廣陵村村民。1988年,孤山鎮在王倬烈士殉難處設立紀念碑,退伍老兵盧漢郎便許下了守護烈士紀念碑的諾言,37載風雨不改、守諾如初。從青絲到白發,他用掃帚抹布丈量時光,用君子一諾詮釋敬仰;從一人守護到三代接力,他以滿腔熱忱講述英烈故事,讓革命薪火代代相傳。這份跨越數十載的堅守與傳承,譜寫出一曲守護紅色信仰、踐行誠信諾言的動人贊歌。盧漢郎曾榮獲“江蘇好人”等榮譽。[更多]
    張玉明,男,1970年2月生,江蘇省高郵市三垛鎮司徒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從1988年師范畢業回到家鄉任教后,張玉明深感農村孩子對教育的需求和渴望,多次放棄進城工作機會,在鄉村教育崗位上執著堅守了37年。2015年任校長后,他更是以校為家,以教育和幫助孩子為己任,以“教育不止于講臺”的理念,傾心打造了“留守兒童之家”,用無私奉獻的情懷澆灌著孩子們的笑臉,赤誠獻身農村教育事業。[更多]
    郭美鴻,女,1970年4月生,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永陽街道城郊社區居民。2008年,郭美鴻的丈夫遭遇車禍,喪失了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語言表達能力。面對災難,郭美鴻傾盡所有送丈夫就醫,一邊精心照料丈夫,一邊撫育正在上高中的兒子。2012年,郭美鴻被查出乳腺癌,她隱瞞病情、獨自抗癌,用堅強隱忍笑對生活苦難。十七載春秋,她用瘦弱的肩膀扛起風雨飄搖的家;用無微不至的照顧詮釋“執子之手,守護一生”的深情。郭美鴻曾獲“江蘇好人”稱號。[更多]
    徐兆付,男,1957年8月生,江蘇省濱海縣濱海港鎮木樓村村民。1977年,20歲的徐兆付接連遭遇大哥猝逝、大嫂難產離世等家庭變故,面對年邁的父母、患小兒麻痹癥的侄女、殘疾的四弟和患有重病的六弟,排行老三的徐兆付毅然扛起家庭重擔。他一心照顧家人,自己卻耽擱了成家,48年間獨身一人用瘦弱的肩膀撐起多難之家。如今,66歲的徐兆付與四弟相依為命,用半世紀的堅守詮釋了孝老愛親的真諦。他曾獲“江蘇好人”稱號。[更多]
    王召榮,女,1956年10月生,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海頭鎮義合村村民。2006年,王召榮的小叔子因肝癌離世,臨終前將年僅2歲的女兒小夢迪托付給她。王召榮毅然擔起撫養侄女的重任,19年來含辛茹苦,視如己出,將侄女撫養成人,更支持侄女考上了大學,在當地口口相傳、成為美談。王召榮獲“江蘇好人”等稱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