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東臺市2021年4月入選全國首批15家婚俗改革實驗區以來,形成了“政府有力主導、部門大力協同、鎮村一體聯動、社會廣泛參與”的婚俗改革體系,社風民風持續向好向善,以“董永傳說”為文化根基,在黃海之濱書寫著新時代婚俗文明的嶄新篇章。
“520”當天東臺市西溪景區在“囍廣場”舉行漢服婚禮
愛情圣地長出“文明新枝”:從傳說IP到實景幸福
“我們結婚啦!”今年“520”當天,東臺西溪景區,一場別開生面的漢服集體婚禮正在“囍廣場”舉行。30 對新人以傳統“沃盥禮”互致心意,用“合巹酒”許下諾言,沒有奢華的車隊,沒有鋪張的宴席,這場集體婚禮,正是東臺婚俗改革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東臺市依托“董永傳說”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獨特資源,傾力打造“天仙緣”4A級景區,不僅將婚姻登記中心遷入景區,更是配套建設婚禮中心、戶外頒證“囍廣場”、水上婚禮游船等一系列設施,使這里成為情侶們心中的愛情圣地。此外,東臺市還打造了“結發街”婚俗文化展示館、愛情主題郵局、愛情長廊等景點,其中13.14米長的“一紙婚書”雕塑更是成為城市的新地標。每年的“520”、七夕等特殊節日,東臺市都會舉辦紀念婚禮、漢服婚禮,倡導文明簡約的婚禮婚俗。
在七夕節等特殊節日,東臺市西溪景區舉辦集體婚禮,倡導文明簡約婚禮婚俗
“董哥哥,仙仙妹來咯!”在東臺“天仙緣”景區的文創商店里,一套融合董永傳說元素的Q版玩偶格外醒目。這套由西溪景區開發的IP衍生品,自2023年上市以來已售出5萬余套,帶動周邊文創產業增收超1000萬元。誰能想到,這個將非遺傳說轉化為現代文化符號的創意,竟源自婚俗改革的一次跨界嘗試。同時,東臺市以董永和七仙女的愛情傳說為故事藍本推出《天仙緣》《尋仙緣》大型實景秀,打造“東方情人節東臺七夕節”品牌,形成了一條集文創、餐飲、婚慶服務于一體的“沉浸式交互場景”愛情主題產業鏈,吸引了大批周邊城市乃至長三角地區的游客慕名而來。
部門聯動織就“文明網格”:從制度約束到文化浸潤
“張科長,您兒子的婚禮報備材料已審核通過,建議婚宴控制在20桌以內。”東臺市紀委監委第十三派駐紀檢監察組的工作人員正在核對公職人員婚喪事宜報備表。這樣的“婚前談話”,如今已成為東臺全市1.2萬名公職人員的“必修課”。
東臺市紀委監委出臺《關于建立婚俗改革三項制度的通知》,要求“公職人員婚前談話、操辦婚嫁事宜報告備案、違規操辦婚嫁事宜歪風查辦”。2021年以來,黨員干部帶頭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公職人員接受婚前談話289人次,操辦婚嫁事宜報備272人次,有效引導全市公職人員及黨員干部帶頭糾“四風”、樹新風,做到婚事新辦、簡辦、廉辦。
東臺市圍繞“五講四簡”舉辦“文明婚嫁新青年座談會”,引導廣大青年分享文明婚俗觀
在市圖書館,“婚俗改革青年說”正在直播,臺上的青年各抒己見,直播間評論區不時刷新出“我爸媽說以后結婚不要彩禮”“我想在黃海森林公園舉辦草坪婚禮”等彈幕。東臺市提出“講文明不低俗、講傳統不崇洋、講內涵不攀比、講孝親不忘恩、講自立不啃老;婚車婚房要從簡、婚宴要從簡、禮儀要從簡、禮金要從簡”的“五講四簡”新要求,舉辦“東臺婚俗改革青年說”活動,拍攝“我為婚俗改革代言”系列宣傳短視頻,開展“文明婚嫁十佳新青年”評選,為全市青年樹立文明婚嫁標桿。
此外,東臺市編纂婚俗文化書籍,推動婚俗文化與傳統文化融合,編印《新東臺好家風優秀故事匯編》等書冊,制作動畫視頻《我選擇,0彩禮》,創作小戲《明天我就嫁給你》、小喜劇《婚介風波》、小品《補充協議》等文藝節目,進行巡回演出,獲得廣泛好評。
服務網絡托起“幸福底氣”:從一紙婚書到一生守護
“您上次說的婆媳矛盾,我們的心理咨詢師下周將上門調解。”在東臺市婚姻家庭輔導中心,咨詢師小陳正在回訪一對新婚夫婦。這個嵌入婚姻登記大廳的“心靈驛站”,自2022年成立以來,已調解家庭糾紛1200余起,成功率達91%。
東臺市民政局著力打造全省一流的婚姻登記服務場所,不斷拓展完善婚姻登記中心服務功能,內設婚姻家庭輔導中心和婚孕檢服務中心,提供特色頒證、婚姻家庭輔導等服務,促進婚姻家庭關系健康發展。
東臺市民政局將婚姻登記中心設在浪漫甜蜜的西溪景區內,開設新婚課堂,為新登記夫婦開展婚前輔導,強化家庭責任感
自婚俗改革建設三年行動啟動以來,東臺市成立婚俗改革實驗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立足群眾需求,16個部門、19個鎮區園開展調研、座談52場次,入戶宣傳走訪7萬余人次,印發《東臺市婚俗改革實驗試點工作方案》《東臺市婚俗改革實驗試點工作任務清單》,明確32條婚俗改革目標任務,在“破”和“立”中為家庭生活減負添福。
“您好,我們是來給新人送祝福的!”在東臺市五烈鎮甘港村,志愿者上門為新婚夫婦送上祝福鮮花和新型婚育文化宣傳畫冊,現場開展有獎問答,讓新型婚育文化宣傳深入人心。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東臺市建立家庭文化宣傳教育站17個、婚俗倡導會351家。反對鋪張浪費、拒絕天價彩禮、適度人情往來等要求寫入村規民約,組織“百姓名嘴”宣講文明婚嫁理念。臨塔村以孝賢文化底蘊打造婚俗改革示范點,天鵝村“一約七會”讓婚事新辦上紅榜,不要或少要彩禮、量力而出、量力而行的婚俗理念深入人心。
東臺市五烈鎮甘港村志愿者前往新婚夫婦家中,送上祝福鮮花和新型婚育文化宣傳畫冊,宣傳新型婚育文化
如今的東臺,婚俗改革已不僅是一場 “減負行動”,更成為丈量城市文明的標尺。當高鐵呼嘯著駛入這片孕育傳說的土地,當“天仙緣”的燈光映照著新人的笑臉,這座城市正用文明作筆,在黃海之濱勾勒出“愛”的新模樣。長三角一體化進入全面“施工期”,高鐵時代區域版圖加速重塑,經濟高質量發展成就了東臺人簡約適度、現代文明的婚俗理念,良好的婚俗文化也將成為當地的另一張靚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