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6uykc"><menu id="6uykc"></menu></fieldset>
  • <abbr id="6uykc"></abbr>
    <strike id="6uykc"><input id="6uykc"></input></strike>
  •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蘇州 > 正文
    剪刀似春風 暖了一個村
    2025-05-08 10:16:00  來源:姑蘇晚報  

    5月7日一早,從張家港市冶金園(錦豐鎮)光明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里,傳出陣陣歡聲笑語。循聲踏入室內,剪刀開合聲與推子嗡鳴聲此起彼伏,身穿紅馬甲的李海燕正為村里的老人修剪頭發。

    在光明村,提起李海燕,大家都豎起大拇指。這位50歲的“托尼老師”,扎根村里28年,經營著一家小小的理發店,不僅十余年保持10元低價,還為村里老人免費理發。

    “移動發廊”溫暖老人心

    每個月10日,你總能在光明村的“牽手夕陽紅 溫暖老人心”公益集市上找到這位愛心理發師。一張椅子,一塊厚實的理發布,一套裝有推子、剪刀的工具箱,就是她的“移動發廊”。

    “海燕,幫我把頭發剃得短一些,要清清爽爽!”“海燕,幫我剃個寸頭,天熱了!”……“發廊”還未支起,不少早已等候的村民就將她團團圍住,聽著接踵而來的訴求,李海燕笑呵呵地回應。

    2017年,在光明村經營理發店的李海燕主動響應村里號召,注冊成為一名志愿者。“做公益活動和開店不太一樣,既要保質,也要保量。”剛參與志愿服務時,李海燕看到現場等候的人群,不免有些緊張。大家會不會不滿意她的手藝?這個理發速度會不會讓大家久等?李海燕一邊參與活動,一邊打磨技藝,路過其他理發店時還會駐足“偷師”。如今僅需10分鐘,她便可完成一個清爽利落的發型。李海燕的好手藝,讓她收獲了一大批“鐵粉”。市集上,只要李海燕出現,“粉絲”便會早早排起長隊。

    七旬村民朱桂英是李海燕的“鐵桿粉絲”之一,找其理發已成為習慣。“我以前在海燕那燙發、卷發,現在找她修剪短發。無論啥發型,她都‘了然于胸’,我非常滿意。”朱桂英說。用噴壺將頭發打濕,隨后用推子修出發型輪廓,再用刮刀配合梳子修剪細碎毛發……李海燕一邊嫻熟地為朱桂英理發,一邊和她聊家常,“朱阿姨,你好久沒來了,身體怎么樣?”“理好頭發,帽子要戴牢,當心吹風著涼……”集市散場后,她的服務仍在延續。利落地收拾好工具包,李海燕穿行在鄉間小道,熟稔地拐進余秀英老人家里。“謝謝你啊,海燕,又來幫我理發,剪完后感覺自己都年輕了!”余奶奶今年85歲,腿腳不便,出門理發對于她來說,是一件難事。得知此事后,李海燕便時不時主動上門,無償為其理發。歲月悠悠,這份超越血緣的溫情悄然綻放,李海燕與余奶奶已經親如一家,談起海燕,老人總是笑瞇瞇地夸贊道:“海燕手藝好,人也好,就像親閨女!”

    如今,針對村里像余奶奶這樣年長和腿腳不便的人,李海燕將自己的電話發給大家,只要一個電話她隨叫隨到,從不推托。

    理發小店成了心靈驛站

    上午10點多,李海燕的“移動發廊”收攤了。收起工具包,在村道上走幾百米,就到了她自己的“光明理發店”。與鎮上那些連鎖理發店不同,它并沒有亮麗的門頭,僅在墻上簡單地寫著“理發”二字,下面則標記了李海燕的電話號碼。店內空間不大,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理發工具和設施應有盡有。

    1997年,她的理發店開門迎客,從最初的3元變為5元再到10元,此后的10年間就再也沒漲過價。李海燕理發使用的物件,從開店起陪伴了她多年,滿滿都是歲月的痕跡。

    “燕兒,我頭發又長長了!”“海燕,今天幫我刮個面!”……李海燕的店門口,五六個村民早已在等候。打開門,一張雙人沙發、幾把椅子瞬間全坐滿了。“伯伯娘娘,一個個來!”招呼間,李海燕進入工作模式。“最近身體咋樣?”“你家孫兒成績好得來。”理發間,李海燕和大家如同親人般聊起家常。有美發連鎖店曾高薪邀約,都被李海燕婉拒:“村里老人舍不得花錢,我得守著他們。”這份堅守贏得鄉親們的真情回饋。

    2019年店鋪面臨搬遷時,老人們找到海燕:“你要是走了,我們這些老骨頭可怎么辦?”最終村里出面協調解決,將一處閑置空間租給李海燕,村民們自發幫忙搬家。如今店內常現動人場景:理完發的老人悄悄放下地里新摘的青菜,外出務工的兒女返鄉要給她捎一包糖。

    “剪的是頭發,暖的是人心。”掛在墻上的“心靈驛站”牌匾,道出這家小店的更深層意義。前不久,學生小軍因成績不好與父母鬧矛盾,李海燕邊剪發邊開導,最終讓孩子重展笑顏;村民老周每次理發后都要多坐會兒:“聽海燕講講新鮮事,日子都有盼頭了。”

    堅持公益的路走了8年

    李海燕的善心,源于一次敬老院的志愿服務經歷。“2017年,當時我報名參加了去敬老院給老人送溫暖的服務,幫他們打掃衛生、和他們聊天、免費理發、測血壓,讓我覺得帶給別人溫暖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從此,李海燕的衣櫥里,多了一件紅馬甲,堅持公益的路她已經走了8年。

    她的善舉如石子入水,激起層層漣漪。每當村里開展清潔家園活動時,她都是第一個報名參加。無論是撿拾垃圾、清掃馬路,還是清理小廣告,她都干得起勁。2018年,她加入張家港弘宇愛心志愿者團隊,定期深入學校、村(社區)、殘疾人之家等陣地開展青少年健康心理講座、家風家訓道德講座等。

    “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行動,帶動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務中來,讓我們的光明村變得更加美好。”李海燕說。

    一把剪刀傳溫情,光明村里有光明。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文明之花正在靜靜綻放。(記者 楊溢 陳夢嬌 見習記者 張東慧)

    責編:蘇州文明辦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