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6uykc"><menu id="6uykc"></menu></fieldset>
  • <abbr id="6uykc"></abbr>
    <strike id="6uykc"><input id="6uykc"></input></strike>
  •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徐州 > 正文
    藍天碧水間,徐州睢寧“繡”出生態惠民新答卷
    2025-06-09 14:46:00  來源:徐州日報  

    漫步徐州市睢寧縣慶安鎮林莊村,處處可見匠心獨運的鄉村美景:房前屋后花木扶疏,村頭公園笑語盈盈,池塘碧波映照著整潔的巷道。這里的蝶變并非來自大拆大建,而是對原有農房實施的“繡花式”微改造。“我們不追求‘高大上’的硬件改造,只聚焦群眾急難愁盼,讓文明創建真正惠及百姓。”村支書趙飛道出真諦。正是這種務實為民的理念,讓林莊村在今年5月成功獲評第七屆“全國文明村”。

    林莊村的蝶變,正是睢寧縣“十四五”期間精雕細琢生態畫卷的生動縮影。全縣高位推進,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干部教育“必修課”,今年以來睢寧縣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層層壓實責任鏈條,為生態保護筑牢制度根基。

    環境整治顯成效

    田園風光入畫來

    “要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打造美麗鄉村,為老百姓留住充滿鳥語花香的田園風光。”睢寧縣攻堅辦專職副主任林軍的話語鏗鏘有力。全縣上下協同作戰,2024年污染防治攻堅任務被精準分解,65份《交辦單》《提醒函》推動問題整改落地有聲。實行生態環境保護例會制度,針對難點堵點精準施策,創新建立新建餐飲聯合會審機制,從源頭杜絕油煙擾民。

    2024年,睢寧PM2.5濃度降至38.0μg/m3,優良天數比率達84.7%,同比提升8個百分點;8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優Ⅲ比例100%;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地下水環境質量均穩定達標。

    秸稈綜合利用

    多途徑激發活力

    在睢寧縣長青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秸稈“變廢為寶”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記者在現場看到,成捆的秸稈通過自動化傳送帶進入粉碎系統,經過高溫裂解等工藝處理后,最終轉化為清潔能源和有機肥料。公司副總經理劉新麗介紹,電廠預計年處理農林廢棄物超過40萬噸,發電量2.8億度以上,年產值1.8億元,可節約標煤10萬噸,二氧化碳減排量10萬噸,為農民增收8000萬元。更令人驚喜的是,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生物炭還能改良土壤,形成“秸稈回收—能源生產—農業反哺”的綠色閉環。目前該企業已帶動周邊3000余農戶參與秸稈收儲,戶均年增收超4000元,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睢寧縣是農業大縣,耕地面積153萬畝,主要糧食作物復種面積220萬畝,年產生各類農作物秸稈約100余萬噸,其中,小麥秸稈50萬噸、水稻秸稈25萬噸、玉米秸稈23萬噸、其他農作物秸稈2萬噸。近年來,睢寧縣培育發展綠色生產力,搶抓中央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重點縣建設機遇,積極打造秸稈綜合利用“收、儲、運、用”產業鏈,真正將秸稈“變廢為寶”,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8%。

    在睢寧縣官山鎮,經過秸稈打捆機“吐”出的秸稈“草卷面包”,會被運往該鎮秸稈收儲中心,等待著變成“軟黃金”,供下游企業使用。江蘇眾友興和菌業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使用秸稈的下游企業之一。在公司的種植基地里,一簇簇雪白的雙孢菇從培養基料中鉆出來,長勢旺盛,而培養基料正是那一卷卷的“草卷面包”。“僅這一項,每年就能消化小麥秸稈6萬噸,實現產值3億元,帶動官山鎮24個村平均每村增加集體收入近30萬元。”該公司負責人介紹,而培養完雙孢菇后的廢菌渣,仍然可以制成有機肥,回歸田地。

    治污攻堅戰

    擦亮生態新名片

    2024年,睢寧縣加快完善“雙碳”政策體系,積極推動近零碳園區建設。制造業綠色化升級成效斐然,累計培育省級綠色工廠4家、國家級綠色工廠1家,斬獲國家級綠色產品2個。能源結構優化調整步伐加快,《睢寧縣“千鄉萬村馭風行動”試點實施方案》編制完成,嵐山鎮萬莊村成為首批試點,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如火如荼。

    同時,睢寧縣以雷霆之勢推進藍天碧水保衛戰,交出亮眼生態答卷。藍天保衛縱深突破,關停噴涂、家具企業2家,58臺小鍋爐;鑄造企業整治完成率80%。新增霧炮車、深度清掃車等6臺設備,工地安裝高桿噴淋102套,推廣腳手架噴淋技術。建成油煙在線監測平臺,覆蓋119家餐飲單位;夏季臭氧攻堅壓降VOCs排放,150家企業活性炭使用全程監管。

    碧水治理標本兼治,貫通河湖水系,保障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投資3.5億元實施城區排水管網提升,城東污水處理廠二期投運,城區日處理能力躍升至10萬噸;黑臭水體治理成效顯著,小沿河等河道重現清流;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同步發力,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超95%,農田退水治理示范區建設穩步推進。

    從林莊村的文明新風,到98%秸稈綜合利用率背后的循環經濟;從PM2.5濃度持續下降的藍天,到100%達標的清澈河湖———睢寧用扎實行動與硬核數據,為“十四五”的生態篇章寫下了濃墨重彩的注腳。面向未來,睢寧將繼續精耕細作,讓鳥語花香的田園風光永駐,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永恒底色。本報記者 魏欣

    責編:秦春鳳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