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6uykc"><menu id="6uykc"></menu></fieldset>
  • <abbr id="6uykc"></abbr>
    <strike id="6uykc"><input id="6uykc"></input></strike>
  •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徐州 > 正文
    200+“愛心驛站”點亮彭城溫情地圖
    2025-06-12 09:31:00  來源:徐州日報  

    恩華大藥房“愛心驛站”為環衛工人測量血壓。 本報記者 沙夢成 攝

    本報記者 孟麗

    在徐州這座充滿溫情的城市中,“愛心驛站”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成為城市文明建設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些驛站不僅為戶外勞動者、游客以及所有需要幫助的市民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便利,更傳遞了城市愛心與正能量。

    城市文明的溫暖窗口

    “愛心驛站”活動由徐州市文明辦、共青團徐州市委、徐州市殘疾人聯合會、徐州市紅十字會、徐州市慈善總會共同指導,徐州報業傳媒集團主辦,徐州六磅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徐州市青年商會、恩華大藥房鼎力支持。自3月31日啟動以來,迅速在徐州掀起了一股愛心熱潮。截至目前,已招募到200多家“愛心驛站”,網點遍布大街小巷,為有需要的公眾提供全方位的愛心服務。

    在徐州郵政東城區分公司“愛心驛站”,網點內精心劃分出專門區域,配備飲水機、醫藥箱、雨傘等多種便民設施,為環衛工人、快遞員、外賣員等戶外勞動者打造了一個溫馨的休息場所。環衛工人李師傅感慨地說:“以前累了就在路邊隨便找個地方坐著歇歇,現在有了‘愛心驛站’,休息方便、喝水方便、吃飯方便,感覺特別溫暖。”這樣的細節在愛心驛站只是一個縮影,它讓城市的關懷落到實處,也讓股股暖流在城市中流淌。

    “五一”期間,來自鹽城的兩位女游客在云龍山游玩后疲憊不堪,在山下看到璇紫教育“愛心驛站”免費提供休息場所后,便過去休息。舒適的環境、貼心的服務讓她們連連夸贊:“很感動!‘愛心驛站’讓我們感受到了徐州這座城市的溫暖。”這種溫暖的傳遞,為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也為城市的文明形象增添了光彩。

    公益平臺的多元拓展

    大潤發超市金地店專門開辟出一個80平方米的空間,打造成中心商圈“愛心驛站”旗艦店,增設乒乓球臺,配備了微波爐、飲水機、充電設備、急救藥箱等設施。客服經理韓圣濱說:“希望這里能成為城市中一盞溫暖的燈,無論多忙、多累,大家都能在這里得到片刻的安寧和暖心的幫助。”全方位的服務,滿足了戶外勞動者和游客的基本需求,也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關懷,展現了“愛心驛站”作為公益平臺的多元化功能。

    在鼓樓區環城路的“七囍把子肉”店,劉洋夫婦將“愛心驛站”的概念融入了自己的小店。每天晚上8點30分,店員會將飯菜打包放入取餐箱,供有需要的人免費領取。劉洋說:“希望這些飯菜能幫助到那些需要的人,哪怕是一份簡單的晚餐,也能讓他們感受到城市的溫暖。”從物質到精神的雙重關懷,讓“愛心驛站”成為了一個傳遞溫暖的公益平臺,也讓城市的善意在細節中得以體現。

    高考期間,“愛心驛站”化身“高考加油站”,為考生和家長提供全方位貼心服務。在徐州一中、三中等考點附近,“愛心驛站”提前布置休息區,擺放桌椅、礦泉水、清涼油等物品,方便考生和家長使用。一位陪考家長感慨:“在這里等孩子考試,能喝水、能休息,心里踏實多了。”另一位考生說:“在驛站領到備用文具,志愿者的話讓我們放松下來,進考場時也不緊張了。”這些切實的幫助與服務,彰顯了“愛心驛站”的社會責任感。

    城市溫度的雙向奔赴

    江蘇師范大學云龍校區的大二學生小周看到“愛心驛站”宣傳后,立刻報名參加了公益志愿服務。“我想為外地游客和戶外勞動者們服務,哪怕只是遞一杯水、指一下路,也能讓這座城市的善意被更多人感受到。”這種青年學生積極參與公益行動的熱情,體現了“愛心驛站”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也展現了城市的活力與希望。

    在徐州地鐵各站點,5000多塊地鐵電視屏全天滾動播出“愛心驛站”公益視頻,不少乘客表示,這樣的公益宣傳既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也讓更多人感受到參與公益的意義。市民李女士在地鐵3號線師范大學站說:“從浦江路站上車后,車廂電視一直循環播放‘愛心驛站’的公益視頻,畫面里的溫暖場景讓我真切感受到城市的溫度。”這種依托公共交通平臺的公益傳播,既擴大了“愛心驛站”的社會影響力,也讓“傳遞善意”的公益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

    作為本土醫藥企業,徐州恩華統一醫藥連鎖銷售有限公司為“愛心驛站”捐贈了200個愛心物資包,包含口罩、濕巾、創口貼、藿香正氣口服液、云南白藥氣霧劑等日常健康和應急物品,充分考量了戶外工作者和游客的切實所需。這些物資包不僅裝著實用物資,更裝滿了徐州企業的愛心和社會責任。

    在徐州的多個社區,“愛心驛站”已經成為居民交流和互助的重要場所。以鼓樓區水云間社區為例,這里的“愛心驛站”不僅是戶外勞動者的休息點,更是社區居民互助的平臺。社區經常組織居民和志愿者為孤寡老人和困難家庭提供幫助,如定期上門慰問、捐贈生活物資以及照料日常生活等。

    一位社區志愿者感慨:“我們希望用自己的行動,讓更多人感受到社區的暖意。‘愛心驛站’不只是歇腳的地方,更像一根紐帶,把鄰里的愛心串在了一起。”這些志愿服務活動如春雨潤物,悄然織密了鄰里紐帶——居民們在互助中熟絡,在關懷中貼近,曾經陌生的樓道里多了寒暄笑語,社區里洋溢著“遠親不如近鄰”的溫情。這種由“愛心驛站”催生的互助氛圍,不僅讓社區凝聚力節節攀升,更如同一面棱鏡,折射出徐州城和睦友善的文明底色。

    讓“愛心驛站”

    成為城市文明常態

    “愛心驛站”如同一顆顆溫暖的種子,在徐州的大街小巷落地生根、抽枝展葉。如今,遍布全城的“愛心驛站”不僅為奔波的路人提供實實在在的便利,更將愛心與正能量播撒到城市各個角落,讓徐州處處洋溢著溫情與活力。未來,隨著更多“愛心驛站”的生根開花,徐州這座城市將愈發溫暖,更富善意。

    一位市民有感而發:“希望未來徐州能涌現更多這樣的‘愛心驛站’,為大家送上便利與溫暖,讓這座城市更添美好。”這份期待不僅折射出市民對城市文明的熱忱,更印證了“愛心驛站”在城市生活中的分量。從街頭忙碌的環衛工人到奔波的快遞小哥,從遠道而來的游客到社區里的困難家庭,“愛心驛站”用貼心服務串聯起不同群體的需求,成為城市文明的鮮活注腳。它不僅是遮風避雨的實體空間,更成為城市的文明坐標——以具體的場所為載體,詮釋著徐州對每一個個體的溫情關懷與生命尊重。

    當關愛他人成為街頭巷尾的日常默契,當奉獻社會化作鄰里相處的自然流露,文明的種子便會在城市土壤中生根發芽。那時,無需刻意尋覓,溫情自會在“愛心驛站”的一杯熱水里、在社區角落的一把共享雨傘中、在陌生人的一聲問候里悄然涌動,讓這座城市的每寸空間都生長出觸手可及的溫暖。

    責編:秦春鳳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