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日前,市生態辦聯合市檢察院召開群眾“房前屋后”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治攻堅工作推進會,傳達學習全省群眾“房前屋后”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治攻堅部署會議精神,全面解讀相關工作方案,推進部署下一階段工作。
會議指出,全市生態環境治理模式已逐步從粗放型管控向精細化治理轉變、從零散性整治向系統化治理轉變,生態環境問題整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指數連續四年保持全省第一,臭氧平均濃度連續三年全省最優、連續五年達到二級標準;國省考水質斷面優Ⅱ比例連續三年保持蘇北第一、優Ⅲ比例超額完成省定目標,12個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在用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2024年,全市重污染天氣同比減少4天,優良天數比率達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圍繞深入整治噪聲、畜禽養殖異味、垃圾傾倒等“房前屋后”問題,會議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壓實責任擔當。堅持延續“兩治一提升”經驗做法,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拓展攻堅范圍,提升整治質效,切實守護群眾“家門口”的幸福。要聚焦重點領域,抓好點面結合。緊緊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矛盾突出的重點線索,進一步推動問題整治、矛盾化解,同時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將解決“一件事”向辦好“一類事”延伸拓展。要強化協同共治,凝聚攻堅合力。持續深化生態辦與檢察機關協同聯動機制,定期開展“四不兩直+檢察隨行”聯合督導;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刑事檢察、行政檢察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依法綜合履職,支持各部門履職推動問題整改。要深化法治宣傳,營造共治氛圍。發布群眾“房前屋后”整治法治地圖,督促打造生態敏感區和法律咨詢點;培育法治專員,重點指導村居依法修訂環境管護村規民約,推動形成“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會上,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農業農村局和淮陰區生態辦、淮安區檢察院分別圍繞自身職能職責交流發言。■融媒體記者 劉 夢 韓雅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