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6uykc"><menu id="6uykc"></menu></fieldset>
  • <abbr id="6uykc"></abbr>
    <strike id="6uykc"><input id="6uykc"></input></strike>
  •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蘇州 > 正文
    蘇州市姑蘇區:延伸服務半徑,“文明實踐+”出幸福感
    2025-07-03 10:04:00  來源:文明實踐姑蘇行  

    文明貴在養成,重在實踐。姑蘇區積極探索“文明實踐+”模式,著力提升資源利用效率,聚焦“一老一小”群體,創新方式方法,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接地氣、貼民心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給居民群眾幸福生活“加分”,為提升文明素養“賦能”。

    文明實踐+科普

    解鎖“物理”新玩法

    在滄浪街道養蠶里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部部日常相伴的手機竟化作孩子們手中神奇的“物理實驗室”。近日,養蠶里社區精心策劃的“看見指尖的科學魔法”青少年活動,將深奧的物理原理巧妙融入手機的神奇實驗中,讓科學的火花在好奇的指尖噼啪綻放。

    活動伊始,物理老師蘇陽拋出一個生活疑問:“為什么裸機容易滑,套上殼就變穩了?”帶著疑問,孩子們在老師指導下動手實驗。他們用橡皮泥模擬手機,分別在光滑的玻璃片和帶紋路的橡膠墊上滑動,觀察發現光滑橡皮泥在玻璃上輕松滑行,卻在橡膠墊上穩穩停住。孩子們恍然大悟,原來手機殼的“防滑術”,運動鞋的抓地力,甚至壁虎爬墻,都藏著同一個秘密:神奇的摩擦力。

    隨后,蘇陽老師搬出了經典的馬德堡半球實驗道具。當半球內的空氣被抽走形成真空,密封的球仿佛被無形的巨手緊緊鎖住。孩子們分成兩組,鉚足力氣試圖拉開抽成真空的半球,小臉憋得通紅也未能成功。這直觀的“空氣巨力”展示,讓孩子們對無形的大氣壓肅然起敬:“原來空氣真的有這么大的‘力氣’!”

    文明實踐+便民

    “家門口”的健康服務

    “服務真貼心,醫生給的建議也很實用!” 在金閶街道虹橋社區“夏日送清涼 健康共護航”的活動現場,剛測完血壓的王奶奶笑著對身邊的老鄰居李大爺說。她指著測量單,“喏,你看,醫生說我血壓控制得比上個月好多了,還特意叮囑我天熱也要按時吃藥,吃的清淡些。”

    活動現場,醫務人員細致地為居民們進行血壓、血糖檢測,并耐心解答各種健康疑問。針對每位老人的不同情況,醫生們不僅給出了個性化的健康建議,還反復叮囑夏日注意事項:“您這個情況,血壓要特別注意監測,出汗多也要記得補充水分,白開水最好,少量多次喝。” 志愿者們則穿梭在人群中,一邊發放清涼用品,一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詳細講解防暑降溫知識,重點強調了及時補水、清淡飲食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像“濕毛巾擦脖頸、手腕快速降溫”等簡單易行的實用妙招,居民們聽得頻頻點頭,互相交流著心得。

    文明實踐+非遺

    經緯交織竹編扇

    白洋灣街道寶鄰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非遺竹編扇科普制作活動。志愿者首先講解竹編工藝的歷史淵源與文化價值,隨后通過選材、劈篾、刮青到編織的全流程示范,生動展現傳統技藝的精妙。

    最令人期待的動手環節隨即展開。 在志愿者們一對一的悉心指導下,居民們紛紛拿起處理好的薄韌竹篾,開始了自己的創作。志愿者們耐心地手把手示范“挑一壓一”的基本編法,指導大家如何用指尖的巧力而非蠻力。 居民們全神貫注,手指或略顯笨拙卻異常認真地在經緯間穿梭、按壓、穿插。篾條特有的清涼觸感和韌性,以及編織時特有的節奏感,讓參與者沉浸其中。

    柔韌竹篾在居民指尖翻飛,經緯交織間逐漸呈現扇面輪廓。活動以“理論講解+實踐操作”的形式,讓典籍中的非遺知識轉化為可感知的技藝體驗,使參與者在編織過程中深刻體會到傳統工藝蘊含的匠心智慧與文化魅力。

    責編:蘇州文明辦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