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下午,如東縣委宣傳部、縣社科聯牽頭聯合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縣教體局、縣委黨史辦、團縣委等部門,在如東革命紀念館舉辦全縣第三屆社科普及基地(紅色場館專場)講解大賽,并通過“如東融媒”微信公眾平臺同步直播,為100多名現場觀眾及5萬多名在線觀看的中小學生和網民送上了一場豐盛的紅色文化“大餐”。
比賽現場,12名“紅領巾講解員”將如東革命紀念館、中共如東第一支部紀念館、馬塘革命烈士紀念館、蘇中四分區反“清鄉”斗爭資料陳列館、耙齒凌戰役紀念館等縣內5家紅色場館的概況及其蘊含的紅色故事娓娓道來,帶領大家重溫了革命先烈們櫛風沐雨、前赴后繼、不畏犧牲的英勇事跡。“我們如東大地上豐富且珍貴的紅色資源,如同跨越時空的紅色種子。今天的這場社科普及基地講解大賽,便是種子深深地在如東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生動展現。通過今天這場比賽,我們看到了新時代的征程上,如東青少年爭當紅色文化的講述者、實踐者和傳承者的決心和行動,同時希望持續辦好這樣的活動,讓革命老區的紅色基因、紅色傳統、紅色精神,更好地在新時代煥發更加奪目的光彩。”縣融媒體中心新媒體部副主任鮑晶晶說道。
如東作為中央最早認定的一類中國革命老區縣之一,先后有4965名如東兒女被認定為革命烈士,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稟賦獨特豐富。首屆全國社科普及基地講解員風采大賽二等獎獲得者、洋口港規劃展示館講解員沈慧穎在賽前對小選手們進行了專業輔導,觀看比賽后她激動地說,“紅色故事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通過這次比賽,小選手們對紅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相信他們會繼續弘揚紅色傳統,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今天,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安寧,教育好我們的后代不忘歷史,繼續講好革命故事,傳承好革命精神。同時,勤奮學習、練好本領、努力工作、報效祖國,使革命先輩用鮮血打下的江山,永不變色。”縣人社局退休干部於進觀看直播后很是感慨。
《江蘇省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條例》從今年3月1日起開始正式施行,為進一步加強縣域紅色資源宣傳,激發紅色主題創作,促進縣域紅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發出革命老區用好紅色資源“培根鑄魂育新人”的獨特功能。此次活動將參賽主體聚焦于“紅領巾”群體。本次活動從研究策劃、部署實施到成效體現,歷時三個多月,經過課堂教學、基層調研、校鎮初賽、縣級復賽、賽前輔導到大賽決賽,全縣5000多名師生積極參與,48名選手參加現場復賽,12名選手進入最終決賽。
“很多時候,教育的秘密就藏在學生的回憶中。一塊石碑,一個英雄;一個英雄,一段故事。紅領巾講解員們的深情介紹就是對愛國主義教育最生動的續寫,我們看到愛國主義的種子悄悄地播撒在孩子的心中。”如東縣大豫鎮桂芝小學吳菊香作為小選手馬陳玥的輔導老師,在現場全程觀看了比賽。“通過本次比賽,小選手不僅深入學習了如東的革命歷史,更將熱愛家鄉之情根植于自己的血脈之中。希望我們的小小講解員講好如東革命故事,當好如東歷史、弘揚如東文化的使者。”如東縣教師發展中心培訓部主任、特級教師傅貴成說。
“今天的活動是愛國主義教育在如東的探索性實踐,是革命老區如東發掘、保護、利用紅色資源的有效性推進,是全縣全體五年級師生大語文課程的開發性展示。”如東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海軍說,“全縣要進一步凝聚共識、保用結合,讓紅色基因永傳承,要努力做到順勢而為,切實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聯動協作,切實發揮紅色資源效益;緊盯目標,切實推進‘協同育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