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6uykc"><menu id="6uykc"></menu></fieldset>
  • <abbr id="6uykc"></abbr>
    <strike id="6uykc"><input id="6uykc"></input></strike>
  •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淮安 > 正文
    這份“民生答卷”, 寫滿了淮安幸福
    2025-07-30 09:54:00  來源:淮安日報  

    2025年過半,我市民生實事工作交出了一份溫暖的答卷。從教育醫療到就業保障,從城市治理到鄉村建設,一件件民生實事正轉化為群眾觸手可及的幸福。1—6月,省、市政府民生實事工作總體達序時,其中城中村改造等項目跑出“加速度”——完成改造983戶;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3427套,占年度目標的97.1%,為新市民圓“安居夢”筑牢根基。與此同時,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開展困難職工醫療救助等政策類項目贏得群眾點贊,持續推進縣中振興、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基本保障水平等十項人大代表重點助推項目穩步實施……■記者 李蓉 通訊員 傅根生

    守護校園

    學子上學更安心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這份溫暖正真切融入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曾經,盛夏的課堂上,孩子們揮汗如雨;如今,全市176所未裝空調的中小學教室已全部完成空調安裝與電力配套升級,清涼之風驅散了悶熱記憶。在改善校園環境的同時,孩子們“舌尖上的安全”也得到全方位保障。實施學校食堂新建、改善類工程,全市118所學校供餐能力提升項目中已有54所完成任務,完成率達45.8%。為確保校園餐食品安全,我市積極推進校園餐整治工作,出臺《校園餐專項整治年度工作重點》,明確25項重點任務,21項已基本完成;推行國有企業集中采購配送學校食堂食材模式,在市直6所學校開展試點。

    關愛健康

    百姓求醫更方便

    健康守護的力量正堅定地向基層延伸。全市821名骨干醫師如星火般照亮基層社區和鎮街,他們帶去的不僅是956場次“山陽名醫基層行”醫療服務,還有帶教培訓和特色科室建設的希望。淮安區欽工鎮中心衛生院、淮陰區南陳集中心衛生院、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南馬廠衛生院、清江浦區清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中醫傳承亦在發力——成立山陽醫派傳承發展研究學會,“溫病大講堂”開講,省中醫流派研究院山陽醫派分院獲批成立,五級中醫館建設扎實推進,千年岐黃智慧在新時代煥發惠民新光。

    行有通衢

    鋪就發展新坦途

    淮陰區301縣道(古徐線)是連接徐溜鎮和劉老莊鎮的主干道,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雨季積水嚴重,存在安全隱患。如今,該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正在緊張施工,預計今年8月實現通車。上半年,全市農村公路開工30公里、完工18.897公里,開工率和完工率分別達100%和63%;橋梁開工6座、完工6座,開工率和完工率均為100%。同時,農村公路安全設施精細化提升工程開工30公里,開工率100%。

    不淹不澇

    雨季出行更從容

    面對汛期考驗,“不淹不澇”的承諾正化為堅實屏障。市管道路排水防澇整治工程、市政道路排水管網暢通工程等7個防洪排澇項目,已完成投資4.43億元,達年度計劃的71.68%。其中,市管道路排水防澇整治工程——易積澇點排水能力提升、淮安市茭陵一站引河上游排澇能力提升工程清江浦區配套項目已完成。渠北運西片區臨時排澇能力提升工程已全部完成,并通過通水驗收。茭陵一站引河上游排澇能力提升工程9個單體項目已完工4個,其余5個項目全部通過通水驗收并具備排澇能力,主體工程全部完成。暴雨來襲,積水迅速退場,城市“毛細血管”日益暢通,市民雨天出行的安全感顯著提升。

    文化惠民

    “家門口”看專業演出

    “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專業院團的演出,真不錯!”在洪澤區老子山鎮,精彩的淮海戲讓村民們直呼過癮。上半年,全市開展“送戲下鄉”150場,移動美術館進學校、進企業、進鎮村60場。數字文化建設同樣碩果累累——實現區域內數字圖書資源共建共享,定期發布各類數字資源,開展平臺測試工作,讓城鄉居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穩定就業

    筑牢民生幸福根基

    就業是民生之本。在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應屆畢業生王宇通過“返淮就業”對接活動,順利入職當地重點企業。“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上半年,我市組織2200名在淮大中專院校學生在淮實習,組織觀摩活動6場、定向對接宣講活動5場。累計開展返淮就業對接活動400余場次,促進2589名技能型人才回淮就業,引進省外勞動力7103人。組織企業赴高校招聘13場次。城鎮新增就業0.99萬人。10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逐步建成,兜底幫扶665名困難群眾就業。產教融合深入推進,設立校企合作專班22個,新增高級工及以上等級畢業生2162人,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住有所居

    托起百姓安居夢

    住得舒心,離不開小區物業的優質服務。聚焦“關鍵小事”,住宅小區物業管理領域系列新政接連落地,維修資金優化應急使用機制、住宅電梯安全運行保障機制、業主大會和業委會指導規則、前期物業招投標辦法、物業管理委員會實施辦法、協商共建機制指導意見等為社區管理注入“穩定劑”。建立15年以上老舊住宅電梯清單,按照輕重緩急原則將534部老舊住宅電梯分6個類別制訂電梯更新計劃。市物業公共服務平臺在“i淮安”APP上線,110個小區完成數據備案,管理服務邁入“云端”。更令人期待的是,清江浦區清江人家小區作為首批10個“信托制”物業試點小區之一已啟動導入。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服務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同步發力,建立“一小區一清單”,交辦問題4024個,已完成整改1707個,家園環境持續改善。

    每一項數據,都對應著百姓門前道路的拓寬、求醫路程的縮短、雨季出行的從容……這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筆筆寫滿初心——它不僅是政府工作的“進度表”,更是千家萬戶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晴雨表”。當承諾從紙面走進生活,那份看得見、摸得著、感知得到的溫暖,恰是這座城市最動人的底色。枝葉關情,答卷待續,民生淮安的幸福故事正在書寫。

    責編:秦春鳳
    上一篇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