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6uykc"><menu id="6uykc"></menu></fieldset>
  • <abbr id="6uykc"></abbr>
    <strike id="6uykc"><input id="6uykc"></input></strike>
  •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圖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主辦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蘇文明網 > 專題2025 > 專欄|文明城市創建優秀案例展示 > 正文
    徐州新沂:堅持創建為民 踐行初心宗旨
    2025-06-27 14:03:00  來源: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  

    新沂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精神,秉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的宗旨意識,不斷優化城鄉環境、公共服務、基層治理的常態長效機制,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斷提升。

    一、凝心鑄魂,在強化價值引領中增強創建底色

    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持以文潤城、以文惠民、以文化人,為城市文明注入持久深沉精神力量。一是筑牢思想根基。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開展基層宣講1300余場次,擦亮“理潤鐘吾”品牌,凝聚起全市上下火熱投身精神文明建設的強大思想共識。依托淮海戰役窯灣戰斗陳列館等紅色資源,開展沉浸式教育700余場,激發全市人民愛黨愛國、共建美好家園的熾熱情懷。二是拓展文明實踐。緊貼群眾需求提檔升級“理論宣講室”“助農直播間”等特色功能室247個,建設文明實踐基地13個、文明實踐點240個。深化“文明新沂 心儀文明”品牌,打造“文明8號鋪”等13個惠民項目,組織“點亮星夜”“溫暖秋冬”等主題活動1.6萬余場次。三是弘揚時代新風。深化“四到家門”品牌,每年組織創作移風易俗主題文藝作品,年均舉辦專題會演130余場次。推行積分制管理,鼓勵積分達人分享經驗,讓文明新風通過實踐養成浸潤鐘吾大地。

    二、實干為要,在站穩人民立場中展現創建擔當

    牢牢把握精神文明建設的群眾性本質和要求,聚焦城市規劃建設治理中的堵點痛點,以創新思維破題攻堅,讓創建成果可感可及。一是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增強民生福祉。在充分論證和尊重民意的基礎上,對全市97個老舊小區應改盡改,既保留社區記憶又完善現代功能,實現歷史底蘊與現代宜居融合,文明風尚與幸福圖景共生。二是攻堅飛線治理頑疾,筑牢安全防線。將城鄉飛線治理作為“一號工程”,完成全域240萬米線路整治。在160個居民小區新建878個智能充電棚,為2884套高層電梯加裝電瓶車識別阻攔系統,全面筑牢安全防線。三是狠抓道路交通整治,優化出行體驗。整合路內、路外公共資源,新增道路停車泊位2.5萬個,建設主要交通路口遮陽棚108個,讓出行更順暢、停車更便捷、等燈更舒心。

    三、久久為功,在激發各方動能中凝聚創建合力

    注重建立健全創建工作機制,努力形成全員參與、上下聯動的大創建格局。一是加強整體設計。堅持書記抓、抓書記,市委常委會每年至少2次專題研究創建工作。25位市領導按條線分工包干推進。各條線、各板塊嚴格落實創建“一把手”責任制,形成以上率下、條塊結合、權責清晰、層層壓實的工作格局。二是構建協同機制。制定《新沂市進一步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常態長效的實施意見》,每年確定城建工程類、管理服務類、示范引領類共計50項創建重點任務,將文明創建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健全常態巡查、動態整改、科學評估系列機制,確保工作不松、標準不降、成效可持續。三是堅持多方聯動。充分發揮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志愿組織作用,每年組織代表委員視察相關點位,實地感受動態變化。市人大每年將創建相關工作列為一號議題,市政協每年開展創建專項調研。創建志愿者長期活躍在一線,通過“看、查、評”等多種方式,督導創建、宣傳創建,促進文明創建成效可觀可感。

    站在新的起點上,新沂市將在健全機制、創新治理、培育新風上持續探索,努力走出從創建文明城市向建設城市文明轉變的新路徑。

    一是以人為本,激活共建動能。依托文明實踐陣地,通過征集“文明需求清單”、召開居民議事會等方式,聚焦物業管理、公共服務等民生關切,推動“問題清單”向“幸福清單”轉化。創新實施“文明合伙人”計劃,吸引社會組織、企業認領公益項目。邀請市民與媒體代表擔任“文明觀察員”,常態化參與監督,實現政府主導向共建共治轉變。

    二是智慧賦能,助力精細管理。搭建“互聯網+文明創建”數字化平臺,運用AI識別、物聯網傳感器實時監測不文明現象,形成“智能感知——派單——辦結——評價”閉環管理體系。優化“民意通”線上監督平臺,鼓勵市民反映問題,運用大數據分析,動態調整工作重點,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

    三是多彩實踐,培樹文明風尚。開展“文明新體驗”主題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融入文化展演活動。打造線上“道德講堂”。深化移風易俗,推動文明新風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實施文明培育“青苗工程”,讓文明薪火在未成年人中賡續相傳、生生不息。

    責編:徐羽蝶
    下一篇
    聽新聞
    放大鏡
    點我回到頁面頂部